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

银川颐和城府社区打造多民族交流交融共建共享家园

2024-08-10 09:55:1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张红兵 赵晨熙 邹星宇

□ 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

云天收夏色,草木动秋声。8月8日,冒着立秋后第一场绵绵秋雨,《法治日报》记者跟随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塞上江南写新篇”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在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颐和城府社区,记者被社区周边浓郁的人文环境所吸引,被社区和谐快乐的氛围所感染,被融洽互助的民族共建所感动。

据了解,颐和城府社区成立于2012年8月,辖区现有居民4000多户1万余人,其中回族、维吾尔族、满族、东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近四成。

社区建设了“石榴籽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组建了“石榴籽爱心服务站”,成立了社区“石榴籽警务室”,打造了“石榴籽文化长廊”,营造多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民族融合故事入园入心

步入“石榴籽民族团结主题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族团结”四个大字。这是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颐和城府社区花大力气专门打造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公园里有一条民族团结长廊和一条历史文化步道,彰显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不间断且持续深入。

长廊的起点是一座命名为“家”的亭子,长廊上绘制了很多民族交融的图片。一阵嘹亮悦耳的歌声从长廊中部传来,一群大妈正聚在一起高唱《我爱我的祖国》。

沿着步道向前,每走二三十步,就有一块设计精美的圆形民族团结标牌,上面记载着中华民族交融团结的历史文化故事。

在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牌子前,一位白发长者正指着牌子给孙女讲解故事的来龙去脉。长者说,孙女今年4岁,特别喜欢听故事,每次带她经过这里都要从头给她讲一遍。

七夕节前解锁幸福密码

颐和城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社区居民交流的场所、成长的学校、快乐的营地,也是解决大家急难愁盼问题的暖心之地。城市阅读岛、棋牌文化室、舞蹈歌唱团应有尽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

“听民声、解民忧”小屋,两名身穿志愿者马甲的退休职工稳坐在椅子上,社区居民不管哪家,只要生活中碰到难解之事,比如更换灯泡灯管、开关插座等全部免费。

突然,临近的房间传来阵阵掌声和笑声。循声而去,原来是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在举行“七夕节”系列活动——“讲述爱的故事 解锁幸福密码”主题活动。

宽敞的房间里坐满了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一名大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几十年前的爱情经历。她说,当年她和爱人谈恋爱、结婚,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没有存款、没有彩礼,只有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白手起家、齐心协力创造的。

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走进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内,记者立刻被挂在墙上的一幅照片所吸引。照片中拍摄的是警务室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在场人们的目光凝望着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孩子们统一举起右手,向国旗敬礼。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互嵌式社区,举行升旗仪式,对于引导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警务室民警王广恩说。

保障群众平安、守护民族团结,一直是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的工作目标。自2018年8月成立以来,警务室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社区综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警务室以社区民警为核心开展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并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由社区民警担任民族宗教专职联络员,收集化解群众反馈的各类问题,通过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促进辖区各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为不断提高民众法治意识,社区民警和工作人员也会定期结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非法集资等方面内容开展宣传,增强居民防范风险的能力。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在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颐和城府社区正在谱写着一幅民族团结心连心、邻里和睦一家亲的和谐画卷。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