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024-01-17 16:16:2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一、事实描述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本次立法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完善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充实完善。一是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立法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作了完善;二是完善依宪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三是完善民主立法原则,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四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五是明确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的原则要求。

明确合宪性审查相关要求。一是明确法律案起草和审议过程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二是明确备案审查工作中的合宪性审查要求。将现行立法法中的“法律委员会”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完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的制度机制。一是将只能制定法律事项中的“仲裁制度”修改为“仲裁基本制度”;二是对现行立法法关于授权决定的规定作出完善;三是增加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决定就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事项,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行政法规的部分规定。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立法程序和工作机制。将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制度机制方面的实践创新举措进行总结,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立法程序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作出修改。

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补充相关内容。一是在有关立法权限的规定中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组织和职权属于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二是明确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法律案、审查相关法规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增加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制定监察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权限和程序。一是关于设区的市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的事项,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并增加规定“基层治理”;二是增加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或者有关区域内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三是扩大规章的制定主体,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实践需要,在部门规章制定主体中增加规定“法律规定的机构”。

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一是完善主动审查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三是增加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和改革发展的需要进行清理。

二、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法治网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