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游新童
在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曾经和一位学法的朋友共同探讨法律相关问题时,她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脑海里第一闪现的是这句话——源于一部我刷了近5遍的电影《律政俏佳人》,在无数个黑夜里给我坚定的、温柔的力量。
法律是什么?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还不能用全面、透彻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在未接触过法律的时候,我误解法律是束缚,是对越过最低道德底线的惩罚,而接触了法律,学习了相关法理知识,我才改变了想法。以前总觉得“罚”可以更好地限制底线,走进这个门才觉得,运用法律时,我们不该有戾气,我们应该——内心强大、睿智果敢、理性谦恭。
记得亚里士多德说过,法律没有激情,法律是理性的,是因为法律人不因情感、私欲和偏见而产生的激情来评判是非纷争,更不因激情来演绎法律的理性和司法活动的理性,我深以为然。但我还是觉得,法律也有感性的一面,这感性的一面体现在使用法律的人的身上。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研究民商法和经济法的教授的讲座,他谈到无罪推定时说:“在法律体系里面,有些国家有三种职业是可以不用出庭作证的,即牧师、律师和医生。这样的决定,并非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反而是以一种人性关怀增加了社会的安全感。试想如果一个人向牧师忏悔,第二天就被告密抓捕,那我们的安全和信任感从何而来?——法律人应有一种灵气、一种厚重感和一种人文关怀的风骨。”
无数法律人,也许是历史中的无名者,却自成一种风骨,一种宽容、关怀与悲悯的风骨。在滚滚红尘中,法律人疼痛着他人的疼痛,为心中的正义发声,世事百态,百转千回,知世故而不世故,永远悲悯,永远热泪盈眶。
法律是教条,是规范,是我们心中坚持的正义,是我们身处绝望境地时的呐喊;它亦是救赎,是悲悯,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构建。学法、知法、懂法,于是我们才学会了如何厚重从容地生活。
越自律,越自由;越厚重,越从容。法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条条框框的条文和案例后面的逻辑,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严谨、公正、理性、谦逊、果敢、从容。如果我们都能用无罪推定的理念去面对我们所遇见的人和事,我们是不是都能学着去宽容从而学会不后悔呢?
愿以法为径,与法同行,守护真理与正义,懂得关怀与宽容。
编辑:乔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