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刘晓龙
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办公室,我在日历上轻轻画下一个圈。2023年12月4日,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一,而是载入史册的一天——我们国家第二十三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和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今天,我以一名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职工的身份,满怀敬意地投稿参加“与法同行”活动,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能够传达出我们这个特殊群体对于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追随。
在这个光荣而又庄严的日子里,我想谈谈“法治”在我们从事的核聚变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们研究院乃至整个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发展轨迹。从我个人成长的历程出发,我将分享几段深刻的故事,它们不仅见证了个人对法治理念的领悟和实践,也反映了我们研究院如何在法治光辉下稳步前行。
一、法律与核聚变研究的共生关系
核聚变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从事核聚变科学研究的工作者,我深刻理解到法律与我们的工作是如何紧密相连的。在核安全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工作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例如,在进行中国环流三号实验时,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关于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的标准来设计实验方案,确保每一步操作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那是在我参与的一个重要的实验项目中,我们团队面临着一个技术难题:如何在不违背法律和安全规定的条件下,提高系统调试效率。这个问题看似技术性极强,但其实背后深深植根于法治思维。我们需要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勇于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又要确保所有研究活动都在法律框架内安全进行。通过跨学科团队的协作和多次的试验,我们最终找到了一种新型的调试方案,既满足了法律规定的安全标准,又有效提升了调试效率。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创新与法治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严格遵守法律不会阻碍科研进步,反而可以推动我们在更高标准下进行创新,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二、日常工作中的法治实践
在日复一日的研究中,我逐渐认识到,法治不仅仅是外在的约束,更是内在的指导。每当我们在进行中国环流三号大科学装置实验时,都严格遵循着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纪律。这种遵守并不是被动的服从,而是一种对科学责任与伦理的主动担当。我亲身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充分认同法律重要性的转变过程。
刚进入研究院时,我对一些繁琐的操作颇有微词,觉得它们影响了科研的效率。但随着对聚变工程科学及其潜在危险性的深入理解,我逐渐认识到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环节,其实关乎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一次实验中,我发现同事在填写真空容器内物质使用登记时有所疏漏。起初我认为这无伤大雅,但很快意识到任何违规操作都可能导致系统性问题。于是我耐心地与同事沟通法规的重要性,并一起重新填写了登记表。这成为我转变观念的重要时刻。
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遵守法律不仅能够保障我们的安全,更能够提升我们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规范操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也有利于团队协作。当法治成为内化的价值观时,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在正轨上推进。
三、法治精神在核聚变研究中的体现
核聚变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卓越的科学技术能力,还要有坚定的法治信念。在我们研究院里,法治精神已经成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信条。从最基础的数据记录到最复杂的实验操作,我们都在不断地体现着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我还记得刚入职时,领导和导师反复强调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规范准确,不能有任何虚假成分。我起初不太理解其中的用意,但在进行长时间科研工作后,深刻认识到真实的数据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任何不诚信的记录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进而影响其他科研人员的工作。领导和导师的教诲启发了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份数据负责,确保其真实性。
而这种尊重和遵守,也转化为对科学严谨性和精确性的追求。我们研究院多次成功进行高参数的稳态高温等离子体实验,并顺利实现了1兆安培等离子电流的高约束运行模式,都有赖于团队成员对操作规范的坚持。法治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成为我们研究院的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通过参与“与法同行”活动,我有机会回顾和反思了自己在核聚变研究领域中与法律相伴而行的点点滴滴。我深信,正是这份对法治的敬畏与遵守,让我们能够在探索人类能源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未来,我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法治精神,为推动我国核聚变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应当牢记,法治是科技创新的保障,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国家给予核聚变研究以巨大支持,让我们能够在法治框架内安全地开展科学探索。同时,我也感谢研究院和同事们多年来践行法治,使我们的事业在正轨上不断推进。法治之光将照亮核聚变科技发展的道路,也将点燃我们每个科研工作者心中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坚信法治与科技创新将携手前行,共同绘就人类美好明天的宏伟蓝图。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继续秉持法治精神,用智慧与勤奋来回报国家的栽培之恩。
编辑:乔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