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饭桌”庭审,矛盾摊开来说

2023-11-10 16:37:1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国徽挂栏,庭设院中,5月16日,乌当区偏坡乡偏坡村的一处农家院里,乌当区人民法院东风法庭“就地取材”,在农户家的“饭桌”上进行了一场巡回审判,公开审理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乌当区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起诉。案件的诉讼参与人及其亲属、乌当区司法局偏坡乡司法所、偏坡乡平安办等部门人员及部分村民一同参加了庭审。

本案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乌当区检察院在庭审中公开宣读了《支持起诉书》,发表了支持起诉意见,并对案件进行全程监督。

案件原被告系叔侄关系,原告陈某是一位年逾85岁的孤寡独居老人,原住贵阳市云岩区,其老伴和独生儿子皆已去世多年,后陈某原住房被征收,原告的侄儿陈某贵便将陈某接回偏坡村居住,在侄儿陈某贵的建议下陈某把征收款用来在偏坡村修建了房屋。陈某贵去世之后,原告与陈某贵的姊妹三人于2018年签订了《赡养协议书》,约定:三侄女以主动上门赡养、抽签定序、每月轮换的方式共同赡养原告,在赡养期间,赡养人要尽量从照顾好被赡养人的角度出发共同协商搞好姐妹关系,如有谁引起矛盾,就自动退出赡养老人的义务。据原告自述,其中2侄女在照顾原告期间,利用二人保管原告存折的机会,将原告的存款和失独家庭补助全部取出分割,加之原告瘫痪无法行动,生活不能自理,三赡养义务人每次交接班都发生争吵,自2021年4月以来,三人中仅一人在照顾原告。因赡养义务人不履行赡养协议书约定的赡养义务,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遂诉至乌当法院,请求解除原告与三侄女签订的赡养协议。

该纠纷经属地村委会、司法所等部门多次调解未果,今年3月原告向乌当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乌当区检察院经过审查,决定支持起诉,并将案件移送至乌当区法院。依照管辖,该案由乌当法院东风法庭承办。

判决容易,但老人的赡养问题何以妥善解决。承办法官胡昊接到案件后就被该案揪着心,经过对案情进行认真研判,并实地进行了走访,积极与前期参与调解的属地村委会、司法所、政法委同志进行了沟通,考虑到诉讼前案件已几经调解未果,当地村民普遍关注并联名出具了关于原告赡养情况的证明材料,加之原告瘫痪,行动不便,为尽可能方便当事人,既确保公平正义在身边、零距离,又能起到审理一件案、教育一方人的效果,承办法官于是采取巡回审判的方式,将开庭地点选在原告家进行。

“法官,我的案子就在家里办?”当和原告沟通将在其家里开庭审理所诉案件时,这位85岁的老人感到很出乎意料,向承办法官道出了没想到法院会来“将就”他的疑问。

直到开庭前夕,承办法官还在坚持做着被告的释法析理工作,被告的态度从始至终无缓,仍表示不愿意到原告家参加庭审,法官对案件审理效果的担忧直到所有诉讼参与人出现在了庭审现场方才散去。由此,国徽之下,法袍加身,饭桌一置,院坝围坐,这件“家事”便在当事人自家“饭桌”上摊开来说了,审理流程依序进行......

身在偏坡,但公平正义决不偏颇。庭审中,承办法官本着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促进家庭和睦,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充分听取了原、被告、第三人的诉求和意见,依法保障了各方诉讼权利。此次巡回法庭,既做到了“路再远,司法服务必达”,又扩大了普法宣传面,引导更多的老百姓孝敬、赡养老人。为保障失独老人的生活起居等合法权益能真正落到实处,本案将择期宣判。

作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院”,如何在案件中实现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东风法庭始终不断探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不断找寻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着力点,切实从当事人的“心事”出发,尽量将法庭开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在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也让老百姓见证司法、参与司法、感受司法。


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