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创新治理模式 共创美好“枫”景

——长春市二道区1+9+N+X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工作概览

2023-11-10 16:10:0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家里有了烦心事求助谁?

邻里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看到不文明行为和谁说?

自身合法权益怎么保障?

生活是美好的,由一个又一个细节组合在一起,在这些细节中,总有些不协调音,怎么解决?谁来解决?

这个问题,长春市二道区有自己的答案。在长春市二道区,群众有问题在家门口就可以面对面反映诉求,有人问、有人管,能解决、效率高……

今年,二道区委政法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善治理念,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做服务,推出1+9+N+X社会治理模式,构建起了专职化、多元化、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的新“枫”景。

引入群众力量 小区矛调室接地气

在二道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社区干部,在群众中却有很高的威望;他们不是法律工作者,却熟知法律法规,明辨是非。他们来自群众,活跃在群众身边,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矛盾苗头,将纠纷化解在“萌芽”。他们就是二道区的矛盾纠纷调解室调解员。

今年6月5日,长春市维管中心委托某施工单位在亚泰社区维修地下管网。施工结束后,因为路面恢复的问题,亚泰社区桃花苑小区的业主以及小区东门的几个店铺负责人和施工方发生矛盾,小区矛调室的调解员杨大哥得知这一事情后,主动靠前,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施工方表示只能修围挡里面的路面,但小区业主表示,因为施工原因导致的路面塌陷,希望全部修复,双方僵持不下,杨大哥努力平复了双方的情绪,又及时将情况向社区汇报,很快,社区协调长春市维管中心委托三方施工单位进行了全部修复,店铺负责人和业主都非常满意,都说杨大哥这事管得好、办得好。

“矛盾纠纷调解室就是我们‘1+9+N+X’社会治理新模式中的‘X’,杨大哥就是矛盾纠纷调解室的调解员。”二道区委政法委书记王醒时介绍,我们把防范化解矛盾隐患作为突破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创新“1+9+N+X”社会治理模式,“1”指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二道区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建设二道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多方力量,提供集中服务,依托大数据治理平台对全区社会治理发出指令,集公共法律服务、多元调解、诉讼服务及综合监督等职能,促进问题处置,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宗旨,成为矛盾纠纷“终点站”。“9”是指8街1镇综治中心。各街(镇)依托平安建设科(综治中心)对上承接区社会治理中心转办任务,对下指导本街(镇)综治中心及各社区(村)矛调站,确保工作无缝衔接。“N”是指各社区(村)矛调站。依托社区(村)综治中心在全区各社区(村)建立矛盾纠纷调解站,负责将区域内人、事、物等统一纳入网格治理,发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战场”作用,汇聚民意,为群众破解难题,做到问题有专人办、矛盾纠纷快解决,实现“大事不出街镇,小事不出社区(村)”。“X”是指各居民小区(自然屯)矛盾纠纷调解室,将矛盾化解机制再向前推一步,确保矛盾不出小区。

“‘X’矛调工作室设立在哪个小区,调解员就在那个小区选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也充分发挥‘X’的‘前哨所’作用,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矛盾纠纷隐患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群众自治和公众参与的民主实践,增强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让‘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王醒时说。

记者了解到,二道区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评分机制,以评分机制激发矛调工作室调解员的工作活力。目前,在二道区,像杨大哥这样来自群众的调解员有132名,他们每天走村串户、深入群众身边,方便、快捷、高效地调解矛盾纠纷,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赞。

“考评之外,定期也会有培训。‘X’的运行,年底就会在全区铺开。”王醒时信心满满地说。

搭建纵向架构“三级”联动显成效

在“X”逐步推行的同时,二道区的“街道矛调中心—社区矛调站—小区矛调室”三级立体调解阵地逐步完善起来。

“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东盛街道辖区内某医院负责人对三级矛调的模式赞不绝口。

原来,5月9日,该医院一名外地患者因为长春医保报销比例与其户口所在地不同而与医院发生纠纷。这名患者强占病房不走,将捡来的废品堆放在病房内,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医院不得已报警,东盛路派出所和矛调中心及时赶到,了解情况后,中心调解员、社区调解员、派出所民警组成调解小组对双方进行调解。

中心调解员徐文学给患者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触犯到法律。社区调解员对该患者讲了关于医保的有关知识,告诉患者,医保报销是医保部门所决定的,不是医院说了算的。民警告诉该患者,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凭闹分配,要依法维权……,经过几次沟通后,该患者与医院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调解结束了,已经是华灯闪烁,民警和调解员虽然很疲惫,但是,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只是东盛街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调解的一个案例,自运行以来,中心共接待群众诉求4227件,解决调解建档立卷137件,其中诉前调解21件,成功化解了数起信访积案。

记者了解到,东盛街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是吉林省首家街道级矛调中心。

走进东盛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右手边是公安、法院、司法、律所等单位的工位,左边是接待位,舒适的座椅,热情的服务人员,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让来矛调中心的群众心里暖洋洋的。

经了解,二道区已经建立了15个标准化社区矛调站,并在成熟小区设立矛调室试点。社区矛调站设有心理咨询师、“五老”家事调解员、社工志愿者等。小区(村屯)矛调室有1至2名矛盾调解员。调解员在工作中总结出“五心十法”矛盾调解经验,在三级矛调站(室)推广应用,有架构,有机制,有方法,有队伍,有经费,让矛盾排查、化解事半功倍。东盛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任介绍,中心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的部署与要求,立足“四有”目标,主要解决民事纠纷、行政纠纷、涉法涉诉纠纷、信访矛盾等4大类问题。

充实内核动能 “五联机制”效果好

1+9+N+X社会治理模式的内核充满动力,纵向有了三级矛盾调解架构,横向运行“五联机制”,至今已经建实落细了“一网联动”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什么是“五联机制”?

王醒时介绍,一是“矛调中心+派出所”双核联建。建立“民警+调解员+网格长”联合小组,推进矛盾纠纷隐患、分析研判预警、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三对接”,实现矛盾纠纷化早化小;二是“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建立矛盾纠纷“前窗接待-后台约访-集成解决”的一体化处置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处、司法调判无缝对接;三是“包保领导+事权单位+属地街道”信访联解。对信访问题分类梳理,建立“三级牵头”调处制度,指派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进行调处,实现分区分级化解信访难题;四是“党建+社会力量”多元联治。推进街道社区、下沉职能部门、两代表一委员、基层代表、社会组织形成“五方会谈”“六步议事”工作模式,对苗头性、隐患性矛盾能调尽调;五是“公安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综治视联网视频会议系统+网格化智慧调度系统”,要科技要战力,将现代科技的应用浸润到矛盾排查,联动化解的每个过程,实现矛盾纠纷一网打尽。

家住中意地板小区的王阿姨最近挺闹心,因为楼上暖气包炸裂,导致漏水,自己家“汪洋”一片,但对方却不愿意负责任,和王阿姨同样遭遇的还有同单元的几户,漏水住户的微信、电话统统联系不上。该小区矛盾调解室的调解员徐大哥得知王阿姨的遭遇后及时上门询问王阿姨等几位住户是否需要帮助。王阿姨向调解员说了自己的诉求:请对方维修自己家的地板和墙面。徐大哥数次联系,终于联系上漏水房房主,但房主说房屋已经出租,自己不知道漏水的事,应该由租户解决此事。徐大哥安抚了受损住户的情绪,同时将此情况告知社区矛调站,社区矛调站联系了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法官组成调解小组,着手解决此事,经过五个月多轮调解,最终楼上租户表示愿意赔偿王阿姨等住户。这时,大家堵在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显然,“五联机制”让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成为现实,对复杂矛盾的化解十分有利。

与此同时,二道区凝聚“共治”参与合力,抓协同机制到位。建立“同心党群服务中心”,发挥红色物业作用,通过引进民间组织、行业性专业组织等方式凝聚社会力量,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尽早发现矛盾、就近就快化解纠纷助力。 

“人民群众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念是我们前行的遵循。形成‘一个中心、三级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治’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充分发挥1+9+N+X社会治理模式优势,构建更加灵活多样的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致力于打造矛调‘样板’,奋力开创法治二道建设新局面。”王醒时如是说。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