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简介
安庆桐城“六尺巷”典故传诵已久、家喻户晓,其间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内涵精髓延续至今、深入人心。
2016年以来,安庆市、桐城市吸收借鉴“枫桥经验”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成功方法,创造性转化“六尺巷”内涵精髓,将“谦和礼让、强者先让、互谅互让”创新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过程,成功打造“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进入新时代,随着基层治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市、县两级在巩固完善前期做法的基础上,将“六尺巷”内涵精髓进一步融入基层治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以“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为总体目标,以“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为总体思路,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村民说事、多元解事、联动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方法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蕴含着“以民为本”的精神追求与“以礼求和”的文化内涵,通过从“六步法”到“六事法”的演变;从最初的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矛盾纠纷,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有效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为安徽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样本。
二、主要做法
强化党的领导,党建引领聚民力。党委领衔抓总。构建“四级书记一齐抓”的基层治理责任体系,将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将推广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写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平安安庆建设重点内容,强化统筹推进、会商调度、督导考评。建强基层组织。一手抓星级党支部创评,一手抓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优化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设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推深做实“党建+发展”“党建+信访”,推动基层治理从“社区独唱”变成“党群大合唱”。压茬压责推进。在市县乡村全面推行“书记领办项目”,将基层治理、安全发展、民生保障作为重点,常态开展“擂台比武”,将有关情况纳入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范围,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强力保障工作落实、责任落实。
强化源头预防,礼让和事润民风。全媒介文化宣教。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基层政法单位、法治公园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广泛覆盖“六尺巷文化”元素,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微宣讲”,推动“以礼求和”精神深入人心。全网格法治宣传。组织专兼职网格员、法律顾问、基层民警深入网格,常态化开展释法明理大宣讲,全面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提升广大群众明事理、辨是非能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全渠道公众参与。普遍组建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五老”、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村民说事会”,运用“说、商、办、评”四步法,建立说事事项、商议情况、承办责任、办理结果、满意评价“五个清单”,做到“村民的事情自己办、众人的事情商量着办”,实现“和为贵”的治理氛围。
强化系统应对,多元解事化民忧。实行一站调解。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集接访、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服务于一体,汇聚六尺巷调解工作室、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等资源,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社会组织、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推动分级化解。依托各级矛调中心,横向联通各部门,纵向打通各层级,将占纠纷总量 60%的一般矛盾化解在村级,30%的重大矛盾化解在镇级,10%的疑难复杂矛盾化解在县级。做实特色品牌。试点推动“六尺巷法官工作室”入驻同级“一站式”解纷中心,实行“简案速裁、繁案精审”,耐心细致地向当事双方释法析理,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强化德法交融,多措并举惠民生。依法速裁。推动“六尺巷法官工作室”入驻同级“一站式”解纷中心,实行“简案速裁、繁案精审”办案模式,做到案件分、调、裁无缝对接,耐心细致地向当事双方释法规、明法理,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心理服务。引进专业心理咨询疏导团队同步入驻“一站式”解纷中心,组建心理服务志愿队伍,组织公安局、卫健委、教育局、妇联、团市委等多部门精干力量,在心理层面对矛盾纠纷双方进行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打开“心结”、解开“事结”。法治惠民。建立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妥善化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聚焦留守妇女儿童、讨薪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做好政策解读、情绪疏导、权益维护等工作,借力调解、妥善处理。
强化基层基础,群力防事护民安。专业化管控。坚持“三管齐下”,聚合基层力量、强化手段支撑、联动解决难题,对重点人员、个人极端高危人员落实风险评估、教育疏导、依法处理等措施,坚决防住个人极端案事件。坚持“四控一体”,实现社会面专业防控、联勤联控、群防群控、视频巡控相互融合,落实“1.3.5”快速反应机制,做到指令直达一线、处警从路面出发、支援在动中实施,及时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整合各类网格治理资源,完善事项准入、服务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按照城乡社区“一格一警”的标准,持续深入推进政法干警进网格,常态化开展化解矛盾、排忧解难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信息化支撑。加强市、县两级公共安全视频防护网建设,共整合接入视频监控17.8万路,其中“雪亮+平安乡村”视频监控4.8万余路,实现农村主要道口、交通复杂路段、治安薄弱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以信息化建设支撑基层治理现代化。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