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探索创新矛盾纠纷调解“123”模式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2023-11-06 16:19: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感谢你们帮我们追回工资,没想到办得这么快,太感谢了!这个诉讼服务站设置得真好,方便了我们老百姓……”近日,农民工聂某锡和聂某付将一面写有“金牌调解化纠纷,为民解忧促和谐”的锦旗送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群众送锦旗

习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一直对焦化解矛盾纠纷、用心服务群众工作要求,与法院、人社、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等部门协同合力开展农民工讨薪纠纷调处工作,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让农民工不再忧“酬”烦“薪”。今年以来,习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农民工讨薪纠纷527,成功524件,涉及民工1148人,涉及金额630万元。

习水县商调委开展调解工作

程某培、王某梅等72名申请人与习水新华星源置业有限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本案涉及当事人多,涉案金额高达3250万元。习水县商调委受理该案后,依法居中调解,仅用三天便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程某培、王某梅说:“通过人民调解这样的方式,不仅帮助我们节约了诉讼的费用,还省了不少时间,真的非常感谢。”人民调解的方式不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减少了企业的诉讼风险,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

“来时怒火冲天,走时心平气和”,是习水县人民调解工作中最常见到的场景……

近年来,习水县通过打造矛盾纠纷调解“一条街”,延伸“两项”调解网络,健全“三个”机制,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2022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8746起,调解成功18096起,调解成功率96.5%。

打造矛盾纠纷调解“一条街”。充分整合法律服务工作者、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资源,采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和“诉调、访调、裁调”三调对接措施,按照一站式受理、分流、化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工作模式,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专调组织、诉讼服务为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一条街”,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务,成为了老百姓解纷止争的首选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主阵地。2022年以来,矛盾纠纷调解“一条街”受理矛盾纠纷6067件,调解成功5761件。

延伸两项调解网络。延伸外出务工聚集地调解网络。习水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广东深圳、福建晋江设立驻广工作站和驻闽工作站,习水县总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深圳调解室和晋江调解室,将人民调解服务精准辐射到习水籍外出务工群体。2022年以来,共接受法律咨询427人次,调解矛盾纠纷74件、帮助申请法律援助16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12场次,为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挽损628万元。延伸镇村调解网络。探索“网格+人民调解”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全县建立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26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257个,网格2003个,充实网格调解员3502人,进一步织密了基层调解网格体系。

建立完善“三个机制”。建立“三级联调”工作机制。综治中心牵头,以专职人民调解员为主,兼职人民调解员和乡贤、“五老人员”为辅,组建县、镇、村三级调解员队伍。分类分级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一般性矛盾纠纷,由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化解;村级多次调解不成,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由乡镇人民调解委员牵头化解;有民转刑风险和久拖不决的重大矛盾纠纷,由县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化解。建立“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在县人民法院和法庭设立驻庭调解室,在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室,在县信访部门设立信访调解室,在劳动仲裁部门设立劳动仲裁调解室。建立“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裁调对接”4种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互通,通过委派委托、分流调处、合力处置突发性矛盾纠纷。2022年以来,各调解室共受理法院、信访、公安、仲裁委托调解案件12165件。建立“以案定补”工作机制。制定了《习水县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发放办法》,采取以案定补的方式,对调解案件进行等级评定,按照每件50元至500元不等的标准兑现调解案件补贴。2022年以来,共评审发放案件补贴245万元。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