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建强“一核” 引领“三圈”

2023-11-06 16:06:2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鞍山市是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城市,群众诉求多元复杂。对此,鞍山市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以智治平台为支撑,党政部门圈、群团组织圈、社会组织圈联动的“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

构建力量整合工作融合的“新体系”

“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靶向解决矛盾纠纷排查主体间开放性、协同性不足问题,将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贯穿至每一个基层治理细胞中,引领整合多方力量资源,有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建强“一核”。着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网格党组织,持续扩大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等领域党建覆盖,落实两新组织“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凝聚力、组织力。

引领“三圈”。党政部门圈,推动各领域各部门打破行政壁垒,建立“1+1+X”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高效统筹资源,实现党务政务服务直达基层目标。群团组织圈,建立健全“大群团”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阵地共享、政策互通、平台共用、队伍联合、工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党组织领导下围绕基层治理开展特色服务活动。社会组织圈,注重培育和规范村(社区)社会组织,激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联系人民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开展志愿服务等工作。目前,全市1139个社会组织、3786个社区社会组织、36个专业性调解组织、80余个民间调解组织、24876家企业、9229个基层单位,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先后涌现出“郭明义爱心团队”“孙宝江爱心团队”“刘娟工作室”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先进典型。

推动织密织牢基层网格的“新实践”

着眼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缺人、无权、没条件”等难题,鞍山市在“一核三圈”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内,实施了更加精细、精准的网格化管理。

制定《党建引领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整合各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各类网格,按照农村不超过30户、城区不超过20户标准,将全市划分为65531个综合网格和2939个专属网格,通过三级网格常态化巡查、收集诉求,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

组织“三官一律”进社区,构建“民(辅)警+法官+执法力量+社区(村)工作者”四位一体的专职网格治理队伍,第一时间发现解决基层矛盾隐患。

建立网格事项准入制度,开发运行“鞍心通”网格APP,制定《综合网格员奖励考核办法》,实施“星级管理”“积分补贴”,定期组织定向招录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充分激发网格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主动性。

建立线上线下双重闭环的“新机制”

立足实现矛盾问题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目标,建立以“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为基础,线上线下双重闭环的四方问题排查化解机制。

四方问题排查机制,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依托“一核三圈”基层治理体系、12345热线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打造线上线下统一“问题池”,统一汇集到市域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由系统实行四级联动、一体派单。

四级问题解决机制,即依托网格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首接负责制,村(社区)大党委协调解决机制,乡镇(街道)大工委协调解决机制,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吹哨报到机制,采取拧紧责任链条、强化督办考核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闭环管理。

线上线下闭环机制,搭建分级分类的9+X数字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实行全市矛盾纠纷统一线上受理、线上调解、线上评价、线上考核,建立“受理问题——处置上报——分流交办——信息反馈”闭环运行流程,“自动化”分拨处置网格事件,实现线上线下双闭环,智慧调处高效能,为民解忧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群众诉求374.4万余件,办结率99.8%,满意率95%。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