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重庆7月26日电(记者 汪俞佳 解艳华 王慧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新时代“枫桥经验”在60年的实践发展中历久弥新。7月25日下午,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法制日报社法治网具体承办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重庆行在沙坪坝区正式启动。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访了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红岩派出所、和顺茶馆等沙坪坝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在实地调研中感受新时代“枫桥精神”在沙坪坝绽放出的勃勃生机。
“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宣传活动重庆行启动仪式暨座谈会现场。方芳/摄
“调解桌”搬到家门口 “点单式”服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辛苦调解员以及民警同志!这么晚还来我家解决家庭问题。”今年3月1日凌晨0:50,在覃家岗街道辖区居民胡某家,一场矛盾纠纷调解刚刚结束。因家庭纠纷打架后报警的胡某与杨某,通过调解员和民警4个小时的上门调解后,双方最后达成和解。
这是沙坪坝区覃家岗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推出的全天候调解服务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
红岩市民流动调解桌
让人民调解工作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矛盾所在之处,即调解所及之地。覃家岗司法所所长颜家红介绍,“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辖区晚间矛盾纠纷多发,今年2月底,在红岩流动调解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白+黑’新机制,实现全天候调解服务,进一步推动了警情联动,也实现了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
据悉,该机制推出后,覃家岗街道实现全天候人民调解服务,搭建起以人民为中心,在群众需要的第一时间提供优质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成功调解案件417余件,调解率达98%,涉及金额674万余元。
此外,沙坪坝区司法局还积极整合法院、公共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律所等资源力量成立了商事调解中心,为辖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纠纷化解服务。
去年9月,沙坪坝区司法局建立起专项矛盾纠纷协同化解机制,积极推动法院和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以物业纠纷案件移交为试点的“诉调对接”。“主动地融入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将矛盾止于诉前,既有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当事人诉累,也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颜家红表示,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还在积极对接人社局、妇联、公证处等部门,希望凝聚更多合力,努力构建“大调解”体系,切实打通人民调解工作的“微循环”。
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
服务有温度 红岩民警满腔真情为民
今年以来,随着重庆旅游热度持续上升,歌乐山景区游客数量屡创新高。为实现“警随人动”,更快更近地服务群众,红岩派出所在人流密集处设立了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红岩警务站”。
在“红岩警务站”前,全国道德模范、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红岩派出所副所长何巧帮助群众
走进“红岩警务站”,内部空间虽不大,但智慧警务办公平台、电子显示屏等一应俱全,还配备有灭火器、急救箱、雨伞、打气筒等应急用品。全国道德模范、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红岩派出所副所长何巧介绍,“依托警务站,我们可及时为群众提供警务咨询、临时身份证明办理等20多项服务。”
红岩派出所位于歌乐山渣滓洞景区内重庆公安校旧址,这里是红岩英烈取义成仁的地方,也是重庆公安的摇篮。由于辖区面积较大,景点多且分散,为有力维护辖区平安稳定,创造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红岩派出所集中精干力量成立了红岩青年巡防队,还组建了由高校师生、社区志愿者、景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红岩市民”义警队。
红岩无声警务站,是红岩派出所打造的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警务服务品牌。7年多来,何巧把辖区听障群众当亲人,坚持不懈学手语,为解决听障群众缺乏交流活动场所的问题,创建了“巧姐无声警务室”,在近三年来,何巧共参与调解130余起涉及听障群众的矛盾纠纷,为辖区听障群众排忧解难300余件。
在该所的带动下,沙区公安创新构建起“1+23+N”警务机制,在全局23个派出所先后成立“红岩警务室(站)”,通过端口前移,突出特色,不断深化警务服务。“在离红岩最近的地方守护红岩,是巨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红岩派出所所长周靖宇说。
“和顺茶馆”:为民服务出实效
“走,‘和顺茶馆’今天下午有法律知识讲座,听讲座啦!”
“楼上住户漏水严重,我要去茶馆讲讲理!”
茶馆在川渝地区是最常见的休闲去处,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聚龙城社区,有这样一间非民办茶馆——“和顺茶馆”,是当地老百姓的每日打卡地:除了喝茶聊天,茶馆还融合了各职能部门下沉社区的十几个办公室功能。政策宣讲、纠纷调解、法律咨询……一杯清茶间,社区里那些难办、急办的事总能得到妥善解决。
聚龙城社区作为征地拆迁后纯安置小区,成立虽不到7年,却在更好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上探索出一大法宝——努力织密织紧治理网格,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从源头上减少群众矛盾纠纷。
陈家桥法庭法官进茶馆开展矛盾纠纷调解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聚龙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何丽娟介绍,“和顺茶馆”通过定期开设“百姓议事会”和“民意收集站”针对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邀请社区党员、群众、乡贤、社工等各界人士共商共议共解并收集反馈,让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好”。“至今,共收到民情民意800余条,解决群众身边事480件,举办百姓议事会50场。”
“在基层治理的路途中,法治是最后的防线。” 何丽娟说,“和顺茶馆”聚合公检法司等法治力量下沉社区,从组建法治队伍、提供法治“茶点”、设立巡回法庭等多方面让基层社会治理的执行力更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的服务,享受专业的法律调解、法律咨询。
和顺茶馆开展“感恩生命、健康生活”主题宣传活动
小场景大格局,小服务大民生。“和顺茶馆”还通过开设积分兑换超市倡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运营“和顺家” 社区食堂,解决了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题,利用每周五下午的“和顺舞台”,引导居民们自发编排文艺节目,在展示居民才艺的同时,弘扬文明新风尚。
目前,“和顺茶馆”已入选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区“和顺茶馆”已累计服务群众超12万人,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爱心活动3000余场次,开展法律服务1000余场次、便民自助服务40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3400余件。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