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仲裁周期间最高规格的盛会——2023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国贸法会)共同主办,以“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国际仲裁”为主题,就国际仲裁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成果展开交流对话,展望国际争端解决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下内容是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副主席、贸仲仲裁员师虹律师围绕论坛第一项议题“环球视野:多元争议解决机制的新发展”的主旨发言节选。
我今天将主要介绍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总体介绍ICC提供的替代性争议解决(ADR)服务;第二,以ICC新近发布的出版物为基础,初步指引当事人如何选择、使用ICC多元化的ADR服务。
除了我们熟知的仲裁服务,ICC提供的争议解决服务还包括ADR服务。ADR服务由ICC旗下的国际替代性争议解决中心(ADR中心)提供和管理,此外ICC还会通过其名下的“仲裁和ADR委员会”制定和出版关于ADR的相关出版物。
ICC提供多元化的ADR服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是调解,即双方在中立第三方的主持和协助下通过谈判解决争议;
第二是专家服务,即双方通过ICC协助指定的第三方专家,处理一个或多个争议。专家服务通常适用于双方争议主要涉及技术判断而非具体事实问题的情形;
第三是争端委员会服务,主要包括争端评审委员会(DRB)与争端裁决委员会(DAB)两种形式。争端委员会系由当事人依据约定自行成立的ADR工作小组,可在争议问题出现时提供近乎实时的决定或建议。争端委员会在建设工程合同等相对长期的合作关系中经常被采用,它能让双方快速解决争议,尽可能降低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对于如何选择和使用上述ADR服务,2023年7月3日,ICC发布了两份指引,一是《有效争议管理指南》,二是《促进国际仲裁和解的报告》。《有效争议管理指南》重点关注企业应当如何利用ICC提供的ADR工具去及早预防和管理争议;《促进国际仲裁和解的报告》的重点则是如何在争议解决的过程中促成和解,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解决争议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争议产生前的阶段,上述ICC指引针对如何预防争议的产生和扩大提出了一些可供企业采用的建议,包括如下:
l设立内部机制早期介入争议:例如,公司可以建立内部报告机制,以确保可能导致争议的潜在问题及早被发现,尽可能在初期解决争议,并鼓励员工尽早发现和报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l制定有效的争议解决条款:公司可以考虑将调解作为启动仲裁程序的先决条件写入争议解决条款,也即所谓的“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
l建立常设争端委员会:各方可以在长期合同关系开始时即建立常设争端委员会。常设争端委员会基于合同建立并贯穿合同履行的始终,可以就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加以解决。理想情况下,常设争端委员会可免于各方最终诉诸仲裁或诉讼,并进而能有效防止破坏各方间的友好合作。
在争议已经产生但各方尚未诉诸仲裁的阶段,前述ICC指引同样为当事人推荐了多种ADR工具,包括“仲裁前风险评估”“专家或争端委员会的指定”以及“仲裁前和解”服务等。
甚至在各方已诉诸仲裁的阶段,多元化的ADR工具仍能发挥作用。例如,ICC鼓励仲裁庭及当事人在第一次案件管理会议期间,充分、有效使用“仲裁程序中的调解窗口期”。此时,仲裁刚启动、各方对自身主张强弱与最终获得支持的可能已有初步判断,更有助于当事人拟定和解策略及争议的和平解决。
当然,以上仅是对ICC提供的多元化ADR服务或工具的简要介绍,更多介绍可参见这两份指引,也欢迎大家去阅读、了解。
编辑:李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