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国仲裁周期间最高规格的盛会——2023中国仲裁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一带一路”仲裁机构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国贸法会)共同主办,以“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国际仲裁”为主题,就国际仲裁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成果展开交流对话,展望国际争端解决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下内容是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联合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前司长、贸仲仲裁员袁国强围绕论坛第一项议题“环球视野:多元争议解决机制的新发展”的主旨发言节选。
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第三方资助仲裁、科技进步、国际合作,这四个方面正是国际仲裁社会的几大重要的趋势。
一、多层次争议解决条款
英国伦敦玛莉女王大学和美国威凯律师事务所一起联合发布了一份仲裁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59%的人都选择了混合条款,51%的受访者选择非正式仲裁条款。现在,很多律师都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混合条款去解决争议。
就条款种类来看,谈判加仲裁,调解加仲裁,还有谈判、调解再仲裁。就协商和谈判来讲,会涉及到一些因素,比如说管理层的介入,有时候是通过专家参与去实现一个前置性的纠纷解决。有时候是先通过调解,再决定是否进入到下一个争议解决的程序。多层次的争议解决需要考虑到不同因素。争议发生的时候会按照这些争议解决条款逐一解决,逐步升级。
我们需要考量的是在多层次争议条款适用中的使用法和准据法的问题,即什么情况下多层次解决方式可以被适用,可以被承认的。这就涉及到可受理性,以及仲裁庭本身的管辖权问题。
就管辖权而言,在很多实行普通法的地方,如香港,仲裁庭可以选择自裁自己的管辖权问题,即如果仲裁庭认为其有管辖权则可以行使管辖权。如果仲裁庭裁定了管辖权,可以向仲裁地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二、第三方资助制度的最新发展情况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香港还是在其他的亚洲法域,很多地方都在修订仲裁条例允许第三方资助。最新修订的主旨是进一步提高第三方资助制度的灵活性,其中有三类安排被允许。第一是附条件收费;第二是按比例提成;第三是混合式收费。
三、科技进步
关于科技进步对于司法,乃至整个法律版图的影响,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在线庭审的规范问题。现在不同的仲裁机构都在推出关于ZOOM视频会议平台在线庭审的规范。我们也应当思考一点,比如一个案件在ZOOM庭审的时候,其中合议庭的三个仲裁员之一并没有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是在公共场所接入开庭,而且是用手机接入,没有佩戴耳机,还四处走动,这对整个仲裁程序的完整性是否有影响,是否会被认为违反公共政策,从而导致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也许在未来研究ZOOM在线庭审的实践规范时可以多一个视角。
四、国际合作
现在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合作,现在也有很多的合作领域存在。我想特别强调的是,除了仲裁机构之间在案件范围内进行合作之外,各个国际商事法院之间和仲裁机构之间都可以进行合作。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考虑。
编辑:李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