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记者10月13日从司法部获悉,截至2023年7月,全国2890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开展了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共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中心)1.3万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律师调解组织网络,各地律师调解名册中共有律师事务所11800多家,律师调解员6万多名。
律师调解是指律师、依法成立的律师调解工作室或者律师调解中心作为中立第三方主持调解,协助纠纷各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的活动。
2017年11月,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在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2018年12月,两部门又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自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以来,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地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工作保障,推动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据了解,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会同人民法院共同推动在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及具备条件的人民法庭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律师协会设立律师调解中心,在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
各地研究制定管理办法,规定承办律师调解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资质条件,明确律师调解工作规程,实行调解员利益冲突回避等制度,确保调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对于调解成功的,由律师调解组织出具调解协议书,当事人可以按照人民法院相关规定申请司法确认或者申请支付令;调解不成功的,终止调解程序,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渠道依法解决争议。
各地在试点工作中把律师调解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统筹谋划部署,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律师调解工作模式,积极发展“互联网+律师调解”“云端”律师调解,积极探索在医疗纠纷、建筑工程、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等行业专业领域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扩大调解工作覆盖面,提高调解工作效率。
据统计,自试点以来,各地区律师调解案件总数达到96万余件,达成调解协议45万余件,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依法治理和维护公平正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