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家暴案件中(包括刑事案件)的施暴者往往是男性,而广大的妇女儿童则成为了受害方(当然不排除一些男性同胞是家暴的受害方)。
在面对家暴时,受害者应该勇敢作为起来,保护自己并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家暴证据如何收集?
1.照片实物:受害者遭受暴力侵害后,及时针对身上的伤痕、带血的衣服、施暴者的凶器如刀、针、铁棍、木棒等进行拍照并保存(如有条件)。
2.出警记录、伤情鉴定书:受害者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及时向妇联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居委会或村委会、公安机关等求助或报警,保存好相关的证明或书面记录,比如施暴者签订的不再施暴的保证书,公安民警的出警记录或笔录(可拍照、可复印,能保留原件最好)。
3.病例记录:受害者在遭受家庭暴力后,也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验伤,保留好验伤的病历记录。
4.视频:若有条件的,安装家庭监控非常有利于搜集施暴者的施暴记录。
5.书面凭证:平时注意保留记录。如:有施暴者承认其家暴行为的音频证据,施暴者道歉的短信、微信、过保证书、忏悔书、承诺书等聊天记录。
6.证人证言:比如邻居或保安、物业等关于目睹施暴行为的描述等,尽早与该些人员进行沟通,必要的可以委托律师向该些人员进行取证。
救济途径有哪些?
1.报案: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民警及时出警,制止家暴,按照规定调查取证,要求民警协助就医、鉴定伤情。
对于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请求公安机关对施暴者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若家暴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2.社区求助:向所居住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的证人证言,对于日后申请离婚,有着重要的作用。
3.单位投诉:向家暴者工作单位投诉、求助也是救济途径之一,家暴者所在用人单位发现本单位人员有家庭暴力情况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化解工作。
4.人身保护令: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5.离婚:因施暴者有家庭暴力离婚的,受害方可以请求施暴方进行损害赔偿,并要求多分财产。
作者:陈学宏、陈小瑞、蒋歆迪
编辑:李兆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