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民
庄重老社长逝世,我很悲恸。悲恸之余,他在法制报创办初期的感人事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979年,中央组织部向在京各部委发文,要求抽调一批干部支援公安部、最高检、最高法、司法部、民政部、安全部。庄重同志于1979年11月调入司法部,分配在宣传司为负责人,同时领导筹备法制报,这时宣传司与法制报为同一个单位,两年后分开。分开时庄重为宣传司司长、法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一时身兼四职,可见人气十足。当时,庄社长已是66岁高龄了,担负如此多的职务和繁重的工作量,在司法部系统是唯一的一人,他忘我的工作精神,也是不多见的。
我于1979年12月由航空工业部调入司法部宣传司,参加筹备法制报。在庄重社长直接领导下工作。
庄重社长给人的印象是: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给我分配的工作任务是:负责筹备第四版,要编、采、校合一,直包到底。并给我交代了法制报的宗旨任务:这是中国第一张法制类报纸,面向全国,是由彭真同志提议创办的,为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
四版的报道内容是:政法战线上的侦查故事,好人好事可以写成通讯、报告文学,历史人物执法案例,以文艺形式宣传法制的作品等。据此,我在公、检、法、司、中纪委、文化部等单位,联系了一批文字作者和艺术家,其中有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方成及李滨声、徐进等。庄社长看了名单后表示满意。这些作者和艺术家的稿件都陆续在第四版发表,受到读者的欢迎。我又向庄社长建议:法制报在把握好政治方向的同时,必须有知识性(法律),趣味性,才能吸引读者,庄社长表示完全同意。一次庄社长向全体职工传达彭真同志讲话,其中谈到法制报时彭真说:“法制报办的不错嘛,我好看第四版。”
报纸初办,事务繁杂,但庄社长事必躬亲,每项工作环节都要抓到精细入微。他亲自筛选自然来稿,原稿的初审、小样、大样、清样,都要亲自一一审阅。报纸印出后,他都一个字一个字地细看,然后召集大家当面点评。如版面设计、文章标题、轻重稿件排放位置,都要评论是否布局合理;再如山东菏泽不能写成“荷泽”,和盘托出不能写成“合盘托出”,辨别,不能写成“辩别”等等,就连一个标点符号发现不准确的也要指出来。同时,他还特别强调,修改稿件,要使用规定的符号,修改稿件的文字,一定要写在合理位置、规范之处。修改稿件时,发现错处直接改动,不可以用写成文字的方式去指出稿中的错误,如果这样,一旦被排字工人误解,给你排在文章之内,可就乱套了。实践出真知。他的每次点评,都是难得的一堂业务课,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在他的传、帮、带之下,大家的办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当时报社人员绝大部分都没有办报经历,这就更需要庄社长的具体指导帮助。这些问题现在看来不是很大的难题,这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在当时庄社长的意见是十分珍贵的。
1980年7月31日下午,庄社长派雷本复与我到印刷厂(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代印法制报)值夜班。他面色凝重地对我二人说:“明天8月1号,法制报要正式创刊面世了,创刊第一张报纸,我很担心出纰漏,成功失败在此一举。派你二人值班一定要把好关,千万别出错呀。”我们两人不可能辜负党和庄社长的期望。我们两人在印厂一直全神贯注地整整工作了一夜,发现任何甚至细小不满意处,也要修改。印厂一位老工人师傅陪伴我们一夜(因报纸有修改时,工人要重新拣字排版)直到8月1号早晨5点钟才定稿、签字、付印,未发生任何差错。
1980年8月1日,中国法制史上的第一张《中国法制报》诞生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庄社长看到报纸没出任何差错,质量很好,大为开心,脸上绽出了可掬的笑容。
老社长庄重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系法制日报社原副社长、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原主任)
编辑: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