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信
3月17日晚,听到老庄逝世的消息。享年103岁,这个年龄,用寿比南山形容,应当毫不过分。
老庄本名庄开第,笔名庄重。改革开放后,他的右派身份得以改正,从新华社调任司法部宣传司司长。并出任1980年创办的《中国法制报》社长(后改名为《法制日报》)。在社里,不管男女老少,都爱叫他老庄。
报刊上说,人的寿命,与家族基因和个人的精神状态关系明显。老庄的长寿,家族基因我不了解,但精神状态我倒略知一二。
1983年,我在《人民铁道》报工作,进京户口迟迟没着落。后来听一位同事讲,《中国法制报》新批了几十个户口,正在招兵买马,可以去试试。我慕名前往该社的办公地国务院二招。人事处的袁光先处长问了问一般情况,与到别处求职大同小异。谈了一会儿,我把简历留下后准备离开。袁处长说,你等一下,我们社长想见见你。社长见我?这事以前从没遇到过,突兀得让我摸不着头脑。
很快在会议室见到了社长庄重,一个个头不高精神矍铄的老者。袁处长简单介绍了我的学历和从业经历。庄社长问我:“你到过美国吗?”
我说:“没有。”同时心里十分纳闷:问这干啥?
庄社长说:“我去了,刚回来。”
接着,他说起了美国见闻,主要是从采访到见报的新闻流程。说到了电子传输、激光照排、电脑制作等等。这些内容,我当时闻所未闻,因为还都是手写爬格子,铅排出报纸。我虽然洗耳恭听,却仍是似懂非懂。他又说到解放前自己的办报经历,我至今记得他提到用驴驮着办报家当,在石板上印刷。我听着他的讲述,像故事,又像科幻,但还是对初次见面就如此长谈不明就里。他的思维很跳跃,甚至像意识流。直到他说到法制类报纸是我国很需要、很有前景的媒体,我才有点如梦初醒的感觉。
那次交谈进行了一个小时,当然主要是社长侃侃而谈。我很庆幸不久被《中国法制报》接收,并很快解决了进京户口。
2003年,法制日报社抽调我牵头筹备一张法制晚报。于是我们在社内外广泛宣传,征求办报的金点子。此时老庄早已离休(1984年)。但他对于创办法制晚报,仍兴趣浓厚。从报名到宗旨、栏目,畅所欲言,毫无保留。我从中受到启发,很想再专程拜访请教。不料尚未登门,便收到他寄来一信。声言放弃他以前的意见,不再主张办法制晚报,而建议改办一张社区报。信写得很长,但保持他一贯的书写风格,字迹工整规范,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绝不是信口开河。之后又来了电话,把他的意见再次强调。2003年“非典”以后,我调出了法制日报社,走的时候,不管是法制晚报还是社区报,都还没有着落。
但后来社区报确实办起来了,是否与老庄有关我不清楚,但确实是一张受欢迎的子报。老庄见了,一定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老庄这人,心无旁骛,一提工作,他准兴奋。
淡泊人生清如水,
化为精钢不作钩。
古往今来仁者寿,
茹苦耕耘甘为牛。
《悼老庄》
创办《法制日报》的庄重老社长逝世,享年103岁。今天的《法制日报》,早已今非昔比,但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前辈一路走好!
全社同仁喊老庄,
当初创业战疆场。
心无旁骛唯工作,
一百零三日月长。
2020年3月18日
(作者系法制日报原副总编辑)
编辑: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