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律师视角浅析亲子关系与亲缘关系鉴定的法律实务

2025-04-18 14:50:52 来源:法治网 -标准+

□ 张诗雅

张诗雅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律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亲子关系与亲缘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核心纽带,承载着感情依托、身份归属、财产权益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观念的变迁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家事案件中涉及非婚生子女追索抚养费、继承纠纷合法继承人的认定等诸多问题,亲缘关系鉴定的程序已逐渐成为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手段,而该鉴定程序因多数涉及未成年子女隐私及家庭成员之间复杂情感纠纷,实务操作中仍需严格把握法律推定标准及举证责任分配。本文将以家事律师视角对诉讼中亲缘关系鉴定进行简要分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亲缘关系包含亲子关系,但考虑本文针对家事案件实务问题进行分析,为方便区分,本文所涉及亲子关系仅特指父母子女间自然血亲,亲缘关系指除父母子女关系之外的其他亲属关系。

1、亲子关系与亲缘关系的概念及法律意义

亲子关系在法律上包含自然血亲(即婚生子女及非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在血缘上有直接联系)及法律拟制血亲(即继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子女之间存在共同生活、抚养等情形)。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只能因死亡而终止,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可以因收养的撤销而终止。本文中所提及的亲子关系,仅特指自然血亲。

亲缘关系则范围更广,不仅包括父母子女间亲子关系,亦包括兄弟姐妹、祖孙、叔侄、堂兄弟等关系。

家事案件中,亲子关系及亲缘关系鉴定对于涉及抚养纠纷、继承纠纷等案件提供事实依据,便于确定诉讼主体,进而直接影响财产分割、抚养、赡养等裁判结果。

2、鉴定流程

(1)诉讼中提交书面鉴定申请

若在诉讼过程中希望通过亲子、亲缘关系进行鉴定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向法院提交书面鉴定申请,并初步举证证明存在正当理由,确认亲子关系一方通常可提交载明父母姓名的子女出生证明、双方社交平台聊天讨论孩子的记录、一家三口的合照等,否认亲子关系一方通常可提交对方与他人在特定时段同居、子女血型不符等证据。

(2)法院审查与鉴定启动

提交书面鉴定申请后,通常由主审法官决定是否能够在涉诉案件中一并进行鉴定,通常从鉴定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对方配合度及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角度综合考量,最终做出是否同意鉴定申请的决定。法官同意申请后,则会组织鉴定谈话,对案件必要事实、检材是否充足等问题进一步确认。后续由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介入,进行鉴定,鉴定机构的选择原则上由各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则通常由法院摇号确定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

若法官综合考虑后,认为亲子、亲缘关系证据充分,或鉴定结果与本案无明显关联,可不同意鉴定申请,在此种情形下,当事人亦可另行提起亲子关系的确认或者否认之诉,进行自身权利救济。

(3)鉴定机构进行专业鉴定

鉴定机构确定、鉴定程序启动后,鉴定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会联系各方当事人提供检材样本,常见的样本有血液、口腔拭子等,特殊情况下可使用毛发、指甲等作为样本。而在继承纠纷中,因被继承人过世无法直接提取生物样本,可通过其他途径收集检材,如被继承人生前因病死亡,可询问就医医院是否留有生物切片,生物切片样本通常保存5-10年左右,不同医院保存时间有所不同,可提前与医院相关部门确认。如被继承人生前因意外死亡,可确认死亡后是否进行尸检及是否留有符合鉴定条件的检材。

若一方为外籍人士或检材需跨境提取,则通常需要依据《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Convention on the Taking of Evidence Abroad in Civil or Commercial Matters)的程序来完成,时间、经济成本较高。

(4)鉴定意见的质证

收集足够检材并进行鉴定后,由鉴定机构专业人员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意见书中通常会载明基本情况、被鉴定人概况、检验过程、分析说明及鉴定意见鉴定意见需经法庭质证,当事人若对鉴定结果存疑,可申请鉴定人出庭进行解释说明,或重新申请鉴定,但需有确切证据证明原鉴定存在程序违法或明显错误结论。

3、否认亲子关系之诉、推定亲子关系规则与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三条规定,对亲子关系有异议且有正当理由的,父或者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或者否认亲子关系。对亲子关系有异议且有正当理由的,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亲子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九条规定,父或者母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否认亲子关系,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否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父或者母以及成年子女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

上述法律规定关于亲子关系确认、否认制度的适用主体范围较窄,将有权确认亲子关系的主体严格限定为“父、母、成年子女”,而有权否认亲子关系的主体仅为“父或母”,考虑到未成年子女否认亲子关系需由父或母代理,而成年后,即便父母与其无血缘关系,但因父母将其抚养成人,倾注心血,已经形成事实上的抚养、照顾关系,若此时赋予成年子女否认亲子关系的权利,将会面临一方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形。

但在继承纠纷中常常会有极端情况,例如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均已去世,被继承人的其他继承人是否有权提起否认亲子关系之诉,该问题存在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若夫妻双方在离婚纠纷案件中法院已通过生效法律文书对于子女抚养作出既定裁决的情况下,未成年子女及父母均不得另行提起亲子关系否认之诉,不得以后诉推翻前诉的裁判结果,故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若确有证据证明子女非亲生,应对原离婚判决中涉及子女抚养部分申请再审,而不得直接起诉否认亲子关系,否则构成重复起诉。

4、亲缘鉴定

亲缘鉴定在诉讼中常发生于继承纠纷,在被继承人已去世,且无法提供必要检材或检材缺失情况下,进行亲子鉴定存在极大困难,利害关系人往往会申请隔代亲缘鉴定或者半同胞亲缘鉴定,但该情况实践中亦存在一定风险。

综上,对于法律从业者而言,代理此类案件一方面需要灵活运用“初步证据”的证明力度,运用举证责任转移规则推动事实查明,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全面考量是否申请亲子或亲缘鉴定及法院能否进行推定,并根据不同诉讼地位制定相应诉讼策略;另一方面,此类案件大多涉及未成年子女及当事人隐私,应最大程度在法律的刚性与人情的柔性中寻找平衡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为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律师,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