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靖达
张靖达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律师
随着家庭财富的稳步积累,婚前、婚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置房产的现象愈发普遍,由此衍生出的房产归属与分割争议亦呈增多之势。为妥善化解此类纠纷,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已于2025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八条精准聚焦父母在子女婚后出资购房的认定规则,对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公正、合理地解决房产纠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该条文不仅为司法实践提供了精确的裁判依据,亦为广大已婚群体在购房相关事务中提供了明晰的法律指引。
一、不同出资情形的解析
在婚姻家庭中,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的情况复杂多样,不同的出资情形会对房产的归属和分割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依据《解释(二)》第八条规定,对全额出资、部分出资以及双方父母出资的情形展开深度剖析。
(一)一方父母全额出资
当一方父母全额出资为子女购置房屋时,赠与合同的约定情况对房产归属起到关键作用。若赠与合同明确约定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赠与合同相关规定,赠与财产权利自合同生效时转移给受赠人,该房产便明确归属于出资方子女个人所有。
例如,小张和小李结婚后,小张的父母全款购买一套房产,并与小张签订赠与合同,注明仅赠与小张,那么此房产就属于小张个人财产,其享有完整的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然而,若赠与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但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是否给予另一方补偿。这些因素涵盖夫妻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以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
比如,小赵和小王结婚后,小赵的父母全款出资购买房屋,无明确赠与约定。婚后两人共同生活十年并育有一子,离婚时发现小王存在长期出轨的过错行为,且小赵在家庭中承担了较多家务及照顾孩子的责任。小赵拥有该房屋的所有权,小王将获得部分经济补偿。
(二)一方父母部分出资
在一方父母部分出资的情况下,若赠与合同明确约定相应出资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按照约定,该部分出资所对应的房产权益归出资方子女个人。
假设小陈和小吴结婚后共同购买房屋,小陈的父母出资 30%,并与小陈签订赠与合同表明仅赠与小陈,那么这30%出资对应的房屋份额属于小陈个人。在后续房屋增值、处分等情况中,这部分份额的权益都归小陈。
若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离婚时人民法院会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以出资来源及比例为基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判决房屋归属及补偿问题。
例如,小孙和小周婚后购房,小孙的父母出资40%,双方无赠与约定。离婚时,人民法院会先确定小孙父母的出资比例,再结合两人共同生活的时间、是否有子女、各自对家庭的贡献以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判决。若小周在家庭中承担了主要家务和照顾子女的责任,人民法院可能会适当考虑这一因素,在房屋归属和补偿数额上给予小周适当倾斜。
(三)双方父母出资
当夫妻购置房屋由双方父母出资时,若赠与合同明确约定各自出资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那么按照约定,双方子女各自享有其父母出资部分对应的房产权益。
例如,小刘和小杨结婚后共同购房,小刘父母出资50%,小杨父母出资50%,且双方父母分别与各自子女签订赠与合同,表明仅赠与自己子女,那么小刘和小杨各自拥有房屋50%的份额。
若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人民法院会依据出资来源及比例,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判决。
比如,小马和小胡婚后买房,小马父母出资60%,小胡父母出资40%,无赠与约定。离婚时,若小马存在家暴等过错行为,且小胡在家庭中对老人的照顾付出较多,人民法院在判决房屋归属和补偿时,会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可能会适当减少小马的房屋份额,让获得房屋的一方给予另一方合理补偿,以实现公平公正。
二、《解释(二)》第八条潜在风险探讨
(一)赠与认定与举证困境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倘若一方主张父母的出资是赠与给自己子女一方,那么该主张方需承担举证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出资行为发生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往往是通过口头交流完成,并未及时形成书面凭证。
(二)口头与模糊书面约定引发争议
在出资购房这一复杂的过程中,赠与约定常常出现以口头形式存在,或者书面约定表意模糊不清的情况。口头约定由于缺乏实物载体,在取证环节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几乎很难通过有效的方式证明当初的约定内容。而书面约定若在措辞、表述等方面存在模糊之处,同样容易引发激烈的争议。
三、对已婚购房人群的几条建议
(一)明晰法律规定,做到心中有数
充分了解《解释(二)》第八条的内容是保护房产权益的基础。应当清楚知晓在一方父母全额出资、部分出资以及双方父母出资等不同情形下,房产归属与分割的规则,只有熟悉这些规定,才能在婚姻生活中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房产权益风险。
(二)保留出资相关证据
无论出资形式是一方父母全额出资、部分出资,还是双方父母出资,都要高度重视出资证据的保留。
出资凭证是证明房产权益归属的关键依据,包括银行转账记录、收据、发票等,务必清晰记录出资的时间、金额和来源。倘若父母出资时,没有明确的赠与合同或意思表示,这些出资凭证在后续可能出现的房产纠纷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一方父母通过银行转账为子女购房出资,转账记录明确标注了出资用途为子女购房,那么在离婚房产分割时,这份转账记录就能有力地证明该出资的性质和来源,为维护自身房产权益提供坚实的证据支持。
(三)签订明确的赠与合同或房产协议
若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应签订明确的赠与合同。如果希望房产只归自己子女一方所有,在赠与合同中必须清晰注明赠与对象仅为自己子女,避免产生歧义。当双方父母共同出资时,各自父母与自己子女签订赠与合同,明确各自出资部分对应的房产权益归属,有助于在离婚时准确划分房产份额,保障各方的权益。
此外,夫妻双方也可以自行签订财产协议,明确房屋的产权份额、归属以及在离婚等特殊情况下的分割方式。协议内容应详细、具体,涵盖房产的购置情况、出资比例、增值部分的分配等关键要点。
(四)及时沟通,避免误解
在婚姻生活中,涉及房产出资等重大事项时,夫妻双方以及与出资方父母之间要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对于父母出资的性质、赠与的对象和意愿等,都要在事前充分交流并达成共识。若一方父母出资购房,在出资前与夫妻双方明确沟通赠与的意向,是赠与夫妻双方还是仅赠与自己子女一方,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日后对房产归属产生误解,进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五)咨询律师,寻求专业法律建议
在购房或置换房屋的前期筹备阶段,就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婚姻家庭律师。确定购房意向、商讨出资方案时,律师便能依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提前评估潜在风险,提供专业建议。律师凭借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全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可确保赠与合同、夫妻间房产协议等法律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避免因条款漏洞引发纠纷。
(本文作者为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律师,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