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夫妻双方一方不承担责任义务该如何处理?

2025-04-09 16:15:32 来源:法治网 -标准+

□ 胡晶晶

胡晶晶 北京家理(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

当事人秦女士和墨先生系自由恋爱,认识没多久墨先生就搬进了秦女士的员工宿舍,共同生活至今。登记结婚十二载,二人生育一儿一女,购置房产一处,日子在外人看来是美满幸福。然而,当秦女士卷起衣袖露出手臂上的多处淤青时,我们知道这个家庭另有隐情。

相识不深、伤痕累累

原来,结婚没多久,墨先生就表现出爱玩游戏、不喜沟通、毫无家庭责任感。二人租住在秦女士的员工宿舍,相应费用是直接从秦女士的工资里划扣。日常采买的生活物资、孩子的学习费用等,亦是由秦女士直接负担。墨先生如同一位免费合租的室友,下班了就躺在床上刷视频、看小说,到饭点了就上桌吃饭,和妻子和孩子几乎没有交流。如果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也好,但事与愿违。墨先生不分时间场合、不考虑配偶感受的强迫式夫妻生活,让秦女士备受折磨。原来,秦女士手臂上的淤青是来自这里。秦女士曾多次和墨先生沟通,甚至提出过离婚,但是墨先生毫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使得秦女士愈加焦虑。看着两个可爱懂事的孩子,秦女士通过网络找到我们,并坚定地称“我一定要离婚”。

启动诉讼,保全先行

秦女士为家庭付出了全部青春和工资收入,而墨先生习惯了享受配偶的无私付出,并视之理所当然。一旦走到法庭分割财产,打破现有的“平衡”,必然会招致墨先生的报复。基于此,作为她的代理律师,我们建议她首先采用温和的方式分居,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人身安全;同时提交财产保全申请,避免对方在诉讼过程中转移财产。

尽管做了多方面的分析与准备,在实际进行中,秦女士还是遇到了困难。秦女士考虑到自身经济困难,无力去承租新的房子,故借公司拟收回员工宿舍为由让男方先搬出去寻找新住处。但是,习惯了有吃有住的生活,墨先生自然不肯,二人因此发生了激烈冲突。幸而在辖区派出所、社区妇联等多方帮助下,秦女士得以继续住下,墨先生另寻住处。

送达排期,一波三折

诉讼过程中,墨先生的银行账户被法院依法查封、冻结。墨先生这才意识到秦女士是铁了心要离婚,开始采取不接法院电话、不收法院快递的方式逃避接收法院传票。秦女士是第一次起诉离婚,在缺乏法定感情破裂情形且对方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基本上不会判决准予离婚。因此,第一次离婚诉讼结束得越快,第二次离婚诉讼才可能越早启动。基于此,我们多次和法院沟通,希望采取现场送达的方式向被告墨先生送达开庭传票。然而,墨先生采取了换工作、频繁换住处的方式,开始玩消失。距离立案已经过去近半年,何时开庭、何时判决,仍不确定。分居期间,墨先生对孩子不闻不问,更别提抚养费了。我们再次联系法院,希望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安排公告送达,帮助这位坚韧又无助的可怜妈妈。在法院协调各方时间并最终通过公告送达后,案件经过开庭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这意味着秦女士的第一次离婚诉讼在墨先生缺席顺利完成。

时隔6月,全面胜诉

在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后六个月,秦女士再次提起离婚诉讼。本次诉讼,秦女士不仅要争取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分居期间的抚养费,而且主张查清并多分默默献上名下的夫妻共同财产。第二次离婚诉讼,秦女士同样申请了财产保全。法院反馈的保全结果显示,墨先生名下几乎没有财产。对于如此“神奇”的情况,特别是相较于第一次财产保全结果来看,墨先生的银行存款在短短时间内骤减近百万,他显然是做好了应诉准备且转移了夫妻共同财产。

我们结合两次的财产保全结果、当事人的家庭收支情况等,通过电话和法院沟通并提交书面的调查取证申请,希望依法获取墨先生的工资收入明细、银行流水、养老保险、公积金等夫妻财产详情,法院准予。

我们持律师调查令先后前往墨先生的工作单位、银行卡开户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公积金管理局等全面查询前述夫妻财产信息。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取证,我们发现墨先生于第一次离婚诉讼终结后申请了财产解封,并将银行存款悉数柜台取现,而后每月的工资到账即通过ATM取现,仅保留较少金额用于日常电子支付。如此明显转移的财产,秦女士一度很担心无法追回。我们一边给其做心理辅导,一边就相关法律规定向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此外,双方争议的还有一处婚后全款购置的房产。因该房产贬值厉害,且系位于外地的小产权房,二人都不愿意接手,均主张由对方给予分割补偿款。如秦女士获得该房产,不仅需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毫无用处。秦女士在本地工作,两个孩子就读于本地公立学校,一家三口至少在最近的五年里是不会去外地生活的。相较而言,墨先生频繁换工作和居住地,如去该房产所在地工作、生活,显然更加便利。最终,法院采纳了我们的意见,从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角度判决该房产归墨先生所有。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比例,法院认为秦女士在陪伴、教育以及经济方面照料孩子付出更多,故从照顾女方、未成年人原则酌定秦女士60%、墨先生40%。就墨先生于诉讼期间取现的数百万存款,法院同样依法予以了处理。墨先生自第一次离婚时就与秦女士开始分居,未负担过孩子的抚养费,也没有支付过其他家庭开销,法院判决墨先生向秦女士一次性支付分居期间的抚养费约10万元。

判决送达后,双方均未上诉,至此二人夫妻关系解除,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处理完毕。

(本文作者为北京家理(深圳)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