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法遇上法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0年7月11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法报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千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书·法”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书·法”活动旨在为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多开一点脑洞、多花一点心思、多出一点力量、多做一点贡献,引领和推动更多的人拿起笔来学法、写法,在不断“书·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
国旗、国歌、国徽是宪法确定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提升尊重和维护国旗、国歌、国徽尊严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法律法规之后,法制日报社联合北京千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笔端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国徽法第十条 下列证件、证照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执法证件等;
(二)国家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书、批准证书、资格证书、权利证书等;
(三)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等法定出入境证件。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的徽章可以将国徽图案作为核心图案。
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何涤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