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铁路公安处通过深挖一起发生在福州火车站的“假求助”涉诈案件,抓获2名活跃于火车站周边的诈骗嫌疑人。
2024年10月3日下午,大学生小林在福州火车站出站时,一名中年女子以“遭遇家暴、身无分文”为由,向她借了356元钱。3天后,当小林想找中年女子索要钱款时,发现被对方拉黑,才意识到被骗。
气愤之下,小林将经历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网友热议。福州铁路公安处迅速捕捉到这一线索,立即展开深入调查。
福州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办案民警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联系到小林,详细了解了她被骗的细节,调取事发周边公共视频进行查找。
民警在排查中发现,女子何某、李某在火车站出站口和地下通道徘徊,频繁搭讪年轻旅客,形迹可疑。民警进一步锁定二人身份信息,发现她们长期辗转多个省份,每天更换作案车站,得手后迅速离开。同时,民警分析发现,二人的部分账户一天内收到来自全国多地20余笔转账,收款后立即提现,给案件侦破带来很大难度。
为了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福州铁路公安处迅速成立专案组,联系多名受害人收集证据,调取账户流水,以特定金额为线索,梳理出250余名受害人,涉案金额2万余元。掌握充分证据后,今年1月,福州铁路公安处将犯罪嫌疑人何某、李某抓获。
经讯问,犯罪嫌疑人何某交代,她们专挑学生模样的人下手,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对“家暴”“离家出走”等悲惨故事产生共情的心理,进而实施诈骗。
为降低受害者警惕性,何某、李某二人常以“18元凑顿饭”“178元补车票差价”等为由行骗,该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寻找目标编造故事,另外一个人提供亲属实名账号收款,得手后迅速转移资金,形成完整闭环。
此类案件的受害人多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匮乏容易上当受骗,此外,不法分子“小额多次”作案,学生往往因被骗钱款金额小、怕麻烦,选择沉默不愿意报案。
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善良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爱心救助也要走正规途径。同时,大学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反诈防骗能力。(袁灏 元博勋)
编辑:孙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