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共享单车作为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在便利市民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非法小广告的重灾区,堪称“新城市牛皮癣”。
近日,四川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原告某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诉被告苗某、范某侵权责任纠纷一案,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院当庭宣判,判决苗某、范某向原告公司书面道歉并赔偿各项损失合计2500元。宣判后,原被告双方均认可法院判决。
据了解,苗某与女朋友范某共同经营某商铺,因店铺生意不佳,二人遂起意通过在共享单车上印制广告的方式招揽生意。2025年5月2日,苗某在网上购买了印刷广告的印章。随后,苗某、范某在成都市城区多处地铁站附近,将宣传广告油印在包括原告公司车辆在内的数百辆共享单车车座上。
经举报,2025年5月10日,公安机关依法对苗某、范某进行调查并认定二人实施故意损毁公私财物行为,对二人作出了相应行政处罚。
原告公司于2025年5月29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苗某、范某二人就其民事侵权行为赔礼道歉并赔偿清理花费、停运损失和商誉损失等7000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苗某、范某未经原告公司许可,在原告公司的共享单车车座上加盖店铺广告印章,影响车辆的清洁度、美观性与运营管理秩序,侵害原告公司的合法财产权利。同时,苗某、范某加盖的无关广告内容影响原告公司的商业形象,导致使用共享单车的消费者对原告公司的评价度降低,损害其商誉。苗某、范某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对于赔偿数额,综合考量双方庭审举证情况、该品牌共享单车知名度、小广告印制方式、部位、数量等,酌定苗某、范某赔偿损失2500元,同时要求苗某、范某向原告公司书面道歉。
法官提醒,在他人的财产、公共设施等上面张贴小广告行为,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利,也影响市容环境、城市形象。一些小广告还隐藏有不良文化、虚假信息,严重扰乱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秩序。乱印小广告行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行政处罚,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共建文明城市,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治理维护,更需要市民的行动自觉。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