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隆志林
国徽高悬,法槌轻放。几张桌椅,几块桌牌。一个庄严肃穆的巡回法庭,就这样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某村村委会“落户”了!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审判+普法”效能,近日,四川成都蒲江法院寿安法庭将巡回法庭开进村社,把庭审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这场“行走的正义”不仅搭建起司法服务基层的“连心桥”,赋能社会治理,更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公正,真正实现司法服务便民、利民、惠民。
查明真相:脚步遍布取证一线
案件起因于一村民意外摔亡,当地村委会为村民投保了农业雇主责任险,但当村民家属依据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却遇到了阻碍。
为查明案件事实,承办法官没有仅停留在案卷材料上,先后前往120急救中心调取出诊记录,赶赴医院详细询问急救医生诊疗经过并调取相关病历证据。扎实的前期调查工作,为后续庭审的顺利进行和纠纷的公正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定分止争:法律服务送上门
庭审当天,在简单而庄严布置的巡回法庭里,法官耐心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陈述和举证,围绕案涉保险合同的性质,事故发生地点等焦点展开了细致调查和辩论,让旁听的村民“零距离”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与司法的严谨。
审理过程中,法官结合调查获取的证据,将法言法语转化为村言村语,向双方当事人和旁听村民解释了相关保险法律知识。
送法下乡:指尖普法随时达
庭审结束后,法官抓住“送法下乡”的宝贵机会,就地“变身”普法宣传员,以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引导村民了解自身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权利和义务,也提醒村委会依法履职。
同时,针对农村地区易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问题,讲授了“不听、不信、不转账”的反诈口诀,提醒村民守好自己的“钱袋子”,筑牢反诈“防火墙”。现场,法官和法庭干警们还向村民发放了精心准备的普法宣传资料,并设置了法律咨询台,耐心解答村民们提出的关于土地流转、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法律问题,通过通俗的语言、鲜活的案例、贴心的解答,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
一次巡回审判,不仅是一次纠纷的化解,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蒲江法院寿安法庭将法庭设在村委会,把法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正是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的务实举措,通过“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方式,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构建和谐乡村、推进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下一步,蒲江法院将持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让巡回审判的脚步走遍更多乡村角落,让法治的清风拂润广大群众。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