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宋彬彬
为全面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四川省成都市蒲江法院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的未成年人抚养费专项执行行动。行动开展以来,蒲江法院共执行完毕15件,达成和解8件,执行到位约80万元。
调解协议成“空文” 司法护航护成长
袁某与杨某离婚后因子女抚养问题诉至蒲江法院,经调解达成协议,约定杨某按期支付抚养费。但调解书生效后,杨某始终未主动履行义务,袁某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第一时间启动网络查控系统,冻结杨某名下银行、网络资金账户,但发现其账户余额远不足以履行全部义务。执行法官多次约谈杨某,其以“经济困难”“工作不稳定”等理由推诿,案件陷入僵局。
为打破僵局,执行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集中攻坚”策略:一方面,多次走访袁某,安抚其焦虑情绪,并告知法院执行进展;另一方面,向杨某释明拒不履行生效文书的后果,明确告知其可能面临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甚至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孩子成长需要父母共同关爱,抚养费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情感责任。”执行法官从法理、人情多角度对杨某展开教育。最终,杨某态度松动,主动提出和解意愿。
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杨某分期支付抚养费,并承诺优先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支出;袁某则同意解除对杨某账户的冻结,为其预留基本生活费用。法官同步建立履行台账,定期回访督促,确保和解协议落实到位。
抚养费纷争起波澜 司法之光护童行
龚某与曹某因儿子抚养费纠纷一案闹上法庭,蒲江法院依法判决曹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抚养费36000元且之后每月28日前支付儿子抚养费1000元,该费用支付至其儿子独立生活为止。因曹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龚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立案后,通过网络查控及线下调查,冻结并扣划了被执行人账户中存的6729.78元后,未查询到曹某名下其他财产,承办人组织双方调解,双方就孩子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矛盾尖锐。
法院随即走访调查曹某所在社区,了解到曹某有能力支付抚养费,传唤曹某到法院,曹某到法院后态度强硬,拒不支付抚养费。
“抚养费涉及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不要因为双方的感情纠葛或其他原因而拖欠抚养费,漠视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承办法官对曹某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并宣读了预拘留决定书。
最终,在司法拘留的威慑下,曹某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当场支付了拖欠的抚养费,并承诺将按照判决书按时支付今后的抚养费,双方就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方面进行了良好的沟通。至此,此案顺利执行完毕。
下一步,蒲江法院将继续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继续加大执行力度,始终保持对拒执行为的高压态势,积极探索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执行救助绿色通道。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