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涉民族涉众劳务合同纠纷,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据了解,蒲江县居民王某,自案外人李某处取得眉山市东坡区某区域林地合法砍伐权利后,雇佣由某甲(彝族)带领的林木砍伐团队,以“人砍+马运”的方式,进行树木砍伐和运输。工作两个多月后,因王某同李某产生纠纷,树木砍伐被迫停止。某甲等人共计6万余元的劳务工资也被拖欠,多次讨薪无果,遂牵着马匹奔波至蒲江县,向王某所在辖区街道、派出所等部门寻求帮助。
本案涉及少数民族农民工切身合法权益且案涉人员众多,蒲江县人民法院寿安法庭接到辖区基层社会治理联动需求后,立即联合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联调专班,展开诉前案情梳理及纠纷协调工作。
法庭当日联系欠款人王某,传唤其即日到庭解决纠纷,王某当日即支付11000元。为节省某甲等人时间、交通、住宿费用等成本,确保马匹的安全、健康,经法庭协调,某甲方面同意派出2名代表就剩余费用及后续合同事宜参与协商,其他人员暂时返回。
双方按时到庭后,王某当庭又支付了26000元,对剩余欠付工资21000元也无异议。但双方就停工造成的违约金、追讨薪资产生的车费等违约责任的承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同时,因王某同李某的纠纷尚无定论,剩余树木能否继续砍伐也悬而未决。为一次性解决争议,减少双方停工损耗,避免产生后续问题,法庭向双方建议:解除合同,支付余款,互谅互让,其余问题,互不追究。
双方经过考量,同意了法庭提出的调解方案。自此,某甲及其团队可另行找工,不必耽误工作时间;王某也可专心解决同李某的纠纷,不再支付其他违约成本。
法官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四百六十五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五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农民工工资问题是蒲江法院始终关切的社会民生重点问题。蒲江法院各基层法庭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前沿阵地作用,坚持通过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多元化解的方式,秉持调解优先、诉求兼听、利益兼顾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下一步,蒲江法院将继续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注重用好多元解纷手段,力争办一件、结一件、到位一件,全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