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近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情侣分手后以返还彩礼为由诉诸法院的案件。
据了解, 原告王先生与被告李女士于2024年1月初认识, 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为李女士购买手链、耳环花费了10,988元;3月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后,王先生为李女士还房贷款2,200元;向李女士转款10,000元用于其孩子交学费;被告李女士也分五次从原告的银行卡里取款共计10,000元;此外王先生还为李女士购买了自行车、洗衣机共花费4,098元。8月二人分手后,王先生起诉至犍为县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判令被告返还彩礼37,286元。
被告李女士辩称,双方从认识、恋爱时间来看,尚未达到谈婚论嫁订婚的地步;原告诉请的金额系双方在恋爱期间因吵架、分合等原因,原告为维系感情,自愿为被告购买礼物、支付生活费用,其支出均是日常消费性支出或共同使用。综上所述,原告诉请的金额不属于彩礼范围。
法院经审查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王先生请求李女士返还的财物是否属于彩礼。2024年1月至7月双方在认识、恋爱、同居过程中,王先生赠送的物品及给付的金钱,从其赠送的时间、种类、价值数额判断,系王先生为维护恋爱关系促进双方感情的赠与,没有证据证明双方就结婚彩礼等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故王先生请求返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范畴,对于原告要求返还彩礼37,286元的诉求,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彩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及其亲属依据习俗向对方及其亲属给付的钱财。彩礼具有严格的针对性,是男女双方恋爱关系基本确定后,按照当地习俗,男方在婚前给予女方的财物,表示其欲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规定,依法予以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恋爱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未超出日常交往范畴的财物,视为一般性赠与,恋爱关系终止后,赠与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交往过程中,无论男性女性,都应该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当爱情来临时,要保持理智,理性转账,不要以爱的名义轻易接受或赠与对方贵重礼物特别是巨额礼金,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