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主动适应公安现代化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法治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支撑,健全执法管理委员会统筹抓总,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大监督民意中心一体两翼,派出所案管室全面覆盖的“金字塔形”三级执法监督管理体系,推动执法关键要素全覆盖、执法问题整改全闭环,确保执法活动始终在法治轨道运行,公安执法质效和执法公信力稳步提升。青羊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首批获评全国示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殊荣,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实地视察调研。相关经验做法获评成都市政法系统服务市委中心工作优秀案例和成都12345热线优秀案例。连续5年蝉联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草堂派出所作为全省公安派出所代表参选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群众满意度居中心城区第一。
集约高效安全规范
做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执法效率显著提升
对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实现一站式办案、一链式监督、一体化协作,执法司法效率和人权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执法风险提前预防。依托政法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平台,全面推行“1+3”涉案财物管理模式,实现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在公、检、法部门之间网上移交、网上流转、网上监督,有效防止底数不清、去向不明问题。建立案件超期红牌警告机制,中心平台综合运用警情案件系统相关业务数据,对警情分流、受立案、强制措施期限等执法关键要素开展“智能+人工”式实时巡查比对,对可能超期的案件,按临期时限分色预警,推送办案单位及时核查处置,有效防止因疏忽大意造成案件超期。为一线接处警全量配备5G执法记录仪,中心后台实时指导依法处理,确保初始执法规范有序。对中心、派出所办案区监控视频全部实施结构化算法升级改造,实时识别预警涉案人员异常行为,结合涉案人员电子手环,送押警车实时图传,中心智能化监管平台3D电子地图实时显示轨迹信息和涉案人员身体状态,有效避免突发疾病、脱管失控等安全问题。
法定权益有效保障。联合区法检司机关出台《青羊区轻微刑事案件侦诉审“一体化”快速办理机制实施办法》,政法各单位入驻中心司法协同区开展侦查监督、简案快办、调解和解等工作,驻点律师就近为当事人提供各项法律援助服务,减轻当事人讼累,有力保障当事人人权和诉讼权利。中心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室被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评为全省示范。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办案原则,会同检察院、卫健、民政、妇联等部门制定《青羊区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救助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将心理疏导、帮扶救助等融入打击破案和侦查取证全过程,全力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教育帮教涉罪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合法权益。
基层办案减负增效。建立线上预约机制,根据案件性质、审查对象数量,预先为办案单位科学分配审查用房,办案单位到中心后只需核对信息即可经快速通道第一时间入区办案,入区时间经测算整体压缩2/3以上,有效解决分散办案带来的执法成本高、效率低、隐患多、监管难等难题,助力全局所有刑事行政案件实现“应进尽进”。为中心集中送押队购置5G图传送押车,实现送押提速、办案减负、安全提级。协调邮政、物价鉴定等部门开通线上快办通道,有效避免办案民警多点跑、反复跑等问题。中心办公区配备法律检索工具,助力民警准确适用法律。为办案民警提供餐饮、休息等后勤保障,让民警专注专心办案。
数智赋能民呼我为
做优民意中心 执法公信力夯实筑牢
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最贴近人民群众,最广泛掌握群众呼声优势,高效建设运行数智化大监督民意中心,全面掌握群众诉求、精准开展问题治理,推动公安工作质效、规范执法能力、队伍管理水平、群众满意程度实现同步提升。
汇聚民意建立“体检中心”。针对各渠道群众诉求业务数据互不相通问题,梳理归集警情、舆情、社情数据中涉及公安执法办案全量数据,集成至民意中心平台,进一步扩充执法监督感知源,中心数字小屏实时可视化呈现群众诉求整体态势、突出风险隐患、诉求核查情况等,实现群众诉求全量掌握、热点问题及时感知。针对不同渠道办理模式不统一、业务数据杂乱无章问题,科学设置执法办案、社会治安、服务咨询、队伍管理等6大类67小类200余项数据标签,规范诉求数据标准,为数据深度挖掘应用奠定基础。综合运用“系统抓取+批量导入+人工录入”方式,加大采集群众诉求办理数据,同步开展历史业务数据清洗工作,累计录入各类数据3.2万余条,形成高质量、标准化海量数据库,为多维数据比对和态势研判提供支撑。
数智赋能找准“问题病灶”。针对群众诉求来源广体量大、办理效率低等现状,有机整合23个群众诉求渠道,根据业务流、数据流,设置“数据管理”“业务办理”“督察预警”“督办整改”岗位,推进诉求统一受理、归口流转、全程盯办、闭环处置。探索建立民警健康指数平台,结合全员考核系统,围绕执法质效、群众评价、纪律作风等维度,科学设计接处警等18个项目,按照个性化积分规则赋分,结合阈值设置突出工作短板,用客观数据、多维评价为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精准画像,助力对外及时捕捉辖区治安热点回应群众诉求、对内迅速感知队伍风险隐患规范执法行为。
模型支撑推动“标本兼治”。采取“线上培训+线下实战”模式加快数据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储备建模认证资格民辅警超200人,占全市公安机关总量半数以上。跨部门择优选拔建模业务骨干组建大数据建模战队,以“分析研判+预测预警”为导向,持续优化数据分析模型,科学设置预警阈值,通过数据碰撞、模型运算,实时掌握群众诉求的态势变化以及热点问题,发现异动及时干预,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2024年以来,搭建数据模型40余个,辅助精准发现整改问题740多个。对执法水平有短板引发群众投诉的民警,由法制、教育训练等部门进行“一对一”式帮扶教育,开展“教科书”式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实战能力、规范水平。对群众反映的社会治理类问题,依托大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凝聚公安内外资源力量,推进源头治理,推动由解决一事向治理一域转变。2024年以来,涉执法办案类信访投诉数量同比下降35%。
前置监督主动预防
做实派出所案管室 执法质量持续向好
聚焦源头防范执法风险,全覆盖建设运行派出所案管室,构建前置、主动、预防的执法监督新路径,基层执法质量持续好转提升。
建强前沿阵地。针对以往基层执法监督力量分散、小微执法问题屡纠屡犯等突出问题,以案管室建设为抓手,探索构建末端延伸、监督前置的执法监督根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警情案件体量、警力配备等,实现派出所案管室全覆盖。根据基层执法监督实际,科学区划案管工作区、案件研判区、法治补给站,配备智能卷子保管柜等,开通警情案件监督平台、情指行一体化平台等业务平台接口权限,提供“一站式”集成保障。树立抓法治就是抓业务、就是抓规范、就是抓队伍理念,建立由教导员牵头,兼职法制员配合的案管队伍,推动法制监督、信访办理、队伍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推进源头预防。统筹制定案管室工作规范、运转流程,建立实时巡查提醒、每日例会交接、层级审核把关等机制,落实“两统一”要求,确保“人、案、物、卷、场所、警情”六大核心要素归口统一管理,防止体外循环。案管室依托分局指令平台,实时签收办理签收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民意中心下发推送的执法监督、诉求办理信息,办理结果由两个中心开展质效评估,形成问题发现-下发-整改-反馈-责任追究-考核的闭环流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整改执法瑕疵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执法监督工作实现由个案抽查向全面核查、事后整改向事中管控转变,公安社会化评价现场接处警指数同比上升17%,执法安全问题保持零发生。
养成规范习惯。充分发挥派出所案管室前端感知、末端监督“小快灵”优势,结合每日巡查提示、执法问题通报等,对瑕疵问题见人见事督促整改,以“饱和式”监督倒逼民警养成规范执法习惯。围绕常见多发案事件,开展“一月一主题”法制培训,组织实景式研讨培训,“点对点”指导民警规范执法办案,确保复杂警情案件依法规范处置。结合案件办理积分制,多维度记录民警执法成长全过程,精准开展先进选树、表彰奖励,让舍得干、干得多、干得好的人真正得到实惠,“又快又多又好”办案成为民警的普遍认同。
回望过往,青羊公安人不忘初心,稳步前行,公安法治之基夯土成台。新时代新征程上,青羊公安将奋楫向前,蹄疾步稳推进公安执法现代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宁幸福,以实际行动守护雪山下的花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