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三国古墓葬保护让蜀汉文化传承载体留续

2024-12-09 11:06:25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昭化,古称葭萌,有着2200多年的连续建县史,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鲍三娘墓”作为古蜀道金牛道上遗存的三国时期唯一巾帼英雄古墓葬,早在1996年9月16日,昭化古城城门(含鲍三娘墓)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批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鲍三娘巾帼英雄事迹和三国蜀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2024年1月,在川陕甘三省八市检察机关联合印发的《古蜀道古树名木及文物古迹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方案》部署下,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检察院“蜀道益行·益葭萌”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在对辖区文物古迹走访中发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鲍三娘墓”墓冢本体顶部塌陷,碑刻风化脱落严重且破损,保护范围内违规设立通信杆、污水直排、环境脏乱,这让办案团队意识到专业保护刻不容缓。

为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与长期管护,昭化检察院遂决定立案办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鲍三娘墓文物古迹保护案。通过实地勘验、调阅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等,查明鲍三娘墓系当地镇政府委托村委会管理,存在管理主体缺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执法缺位,保护区范围内私拉乱建不绝,从而导致鲍三娘墓存在文物本体保护不力、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安全防护措施未设置等问题。2024年3月20日,昭化检察院组织召开鲍三娘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宣告会,围绕鲍三娘墓保护管理中存在违法事实、行政机关法定职责以及后续整改进行磋商。检察建议昭化区文广体旅局依职责提请区政府明确鲍三娘墓管理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管理单位履行鲍三娘墓的修缮、管护和安全职责,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依法对擅自在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检察院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会后我局会联合镇政府,做好全面整改。”会上,昭化区文广体旅局副局长杨宇表示将与属地政府积极做好鲍三娘墓整改工作。

“已对墓冢主体完成预防性加固,文物标识牌已重设,违法搭建、垃圾也已清除……”检察建议发出1个月后,昭化区文广体旅局书面回复称已明确属地镇政府为日常管理人,责令其完成全面整改,并同步完善了全区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然而,办案团队再次调查发现,保护范围内设立通信线杆、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责任公示牌缺失、污水直排等问题整改并不彻底,文物整体风貌和本体风险隐患仍然存在。

面对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不到位且文物保护效能仍明显不足的情况,2024年6月20日,昭化检察院层报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及时依法向昭化区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起诉后,昭化区文广体旅局再次启动鲍三娘墓彻底整改工作,主动争取区政府的支持,积极协调昭化区经信局完成保护范围内通信线杆全面清除。整改期间,昭化检察院邀请昭化区文广体旅局、四川昭化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昭化古城文旅公司)、昭化镇政府召开鲍三娘墓保护专题会,再次就鲍三娘墓内整改情况交换意见,纠正管理职责上的认识误区,明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和指定管理机构在文物保护上职责区别。随后,昭化区文广体旅局报请区政府审批明确指定昭化古城文旅公司作为鲍三娘墓管理机构。至此,昭化检察院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推动鲍三娘墓文物保护上形成行政主管部门、属地政府和指定管理机构“三合一”文物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了以诉的确认强化检察监督刚性,体现司法价值引领作用。

“检察机关起诉后,我们确实很有压力,但通过打破部门、乡镇之间的沟通壁垒,确定专门管护机构,彻底完成文物整改,对我们也是好事。”昭化镇分管领导蒲跃林说道。2024年10月24日,承办法官、检察官及“益心为公”志愿者现场查看整改效果后,经现场评议,均认为昭化区文广体旅局积极履职,明确了日常管理机构及进行预防性加固,配备必要的安防设施,拆除了保护范围内的违法搭建,已全面依法整改完毕。2024年10月29日,经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昭化检察院依法对本案撤回起诉。

“整改不是结束,形成以‘我管促‘都管的文物保护合力,重新焕发历史文化遗产活力,推动形成文旅融合的长期发展才是目的。”昭化检察院办案人员说道。目前,昭化古城文旅公司作为鲍三娘墓的指定管理机构,在昭化区文广体旅局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为鲍三娘墓后续管护和活化利用主动履职。(张颖)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