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成都蒲江法院:打开“纠纷结” 让“小调解”绘就“大和谐”

2024-11-15 10:34:2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黄晓军 张爱汶

胡某是某科技公司的员工,与公司签订有书面劳动合同。在2024年4月至5月,因胡某多次迟到早退、违规携带手机上班并玩手机、工作怠工,公司以违反员工手册、劳动合同、规章制度为由扣发了其4月和5月的工资和奖金。胡某认为合法权益受损,于6月28日向公司邮寄《解除劳动通知书》,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公司于6月30日签收。

随后,胡某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后胡某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诉至四川省成都市蒲江法院,要求公司支付其4月、5月未足额发放的奖金及被迫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立案后,承办法官发现胡某对公司怨恨情绪较重,双方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承办法官于是迅速行动,调查了解双方矛盾根源,梳理双方的诉求主张,分析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对应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在开庭前分别与双方进行深入沟通,耐心释法明理,终于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同意劳动关系解除,公司考虑胡某老员工身份,额外补偿一个月工资,胡某则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最后双方劳动争议纠纷圆满解决,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不仅维护了双方权益,也避免了胡某未来求职受阻、企业形象受损的潜在风险,共同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

法官提醒:

企业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同时,规章制度应合法、合理、公正,并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和公示。在劳动争议中,企业应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协商,了解员工的诉求和困难,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沟通协商,可以化解矛盾,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为员工,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上下班时间、工作纪律、设备使用规定等。在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动者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