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李肖晓 蔡馨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人民法院鹤山法庭受理了两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两案涉及同一案件事实,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证据材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起这两起案子,其中都牵涉到同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小赵。
小赵是2023年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死者赵某的侄子。在第一次诉讼中,小赵一是为方便诉讼、二是抱着自己照顾赵某多年应当获得相应赔偿的心态,在其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开具了一份亲属关系证明。证明赵某与小赵父亲为亲兄弟,小赵多年来作为赵某实际赡养人,照顾赵某生活,且小赵父亲死亡后,赵某已无其他亲属在世。小赵以该份证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及医疗费、丧葬费等损失。法院依法判决小赵获得医疗费、丧葬费的赔偿,但驳回其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诉请。
该判决作出,小赵在知道死亡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只能由近亲属获取后,找到社区居委会开具了第二份亲属关系证明,证明赵某甲与赵某、小赵父亲系姐弟关系,是小赵的亲姑妈,也是赵某唯一尚存的近亲属。小赵在同赵某甲沟通后,协助赵某甲提交了相关的起诉资料,要求侵权人赔偿死亡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前后两次诉讼,提交的证据却相互矛盾,蒲江法院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甄别小赵是否涉嫌虚假诉讼犯罪,对小赵提供的所有证据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并实地到其居住的社区村社走访,询问知情人士,结合赵某甲户籍信息等确定赵某甲的真实身份确系赵某的亲姐姐。
核查到真实信息后,法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调解,最终由保险公司向赵某甲支付了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但对于小赵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法院对其进行了训诫,并要求其作出检讨,同时对出具证明的居委会去函以示提醒。
什么是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对于本案中涉及的部分篡改事实的行为被排除在虚假诉讼罪之外,因为尚未达到无中生有、凭空虚构的程度,且一般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给予司法处罚,若一律认定为虚假诉讼罪,可能会侵害人民群众诉权。
法官提醒:诉讼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也绝非儿戏,当事人参加诉讼过程中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如实陈述相应事实,依法全面、正确、诚实地提供证据。虚假诉讼行为严重侵害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不仅扰乱诉讼秩序、浪费司法资源,更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对于企图通过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轻则驳回诉讼请求,并给予参与虚假诉讼的个人或者单位司法惩戒,如训诫、罚款甚至拘留,情节严重的行为则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