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人大监督之“问”解优化营商环境之“道”

四川省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侧记

2024-10-28 11:10:1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问”出难点堵点,“答”出责任担当。10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织开展专题询问,与会人员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考官”是人大常委会委员,应询的“考生”是市人民政府相关副市长,以及资阳市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分管负责人和发改、财政、税务等13个相关政府部门“一把手”。这是资阳市人大常委会首次采取“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方式,就优化营商环境对政府实施监督。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亮丽名片,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一直以来,资阳市委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

市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2022年,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以决定+条例的形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协同立法,在全国首创将区域协同立法从生态环境领域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2023年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了《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今年把《条例》执法检查列为监督工作的重要议题,着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激活全市营商环境的“一池春水”。

问出民生关切,答出承诺担当。专题询问会上,11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直言不讳,开门问政,问询人直指要害、直奔主题,应询人直面问题、直截了当。一问一答间,凸显出人大监督有“刚性”、部门回答有“干货”。

降低企业成本,助力企业“轻松上阵”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近年来,市场主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压力明显上升。

如何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融资、物流成本,为助力企业纾困发展?资阳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深入调研和思考。专题询问中,他们询短板、问差距,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市场主体关切,有力助推问题解决。

水电气价格管理是广大企业和群众高度关注的政策热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存首先发问:“在《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中,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的工商业用水、用电、用气初装费用偏高、安装耗时较长,水电气价格与周边市州比偏高。请问市发改委对降低我市企业水电气价格有哪些思考和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限定收费项目,监测收费情况,开展专项整治,精准帮扶指导,千方百计降低我市企业用水电气价格问题。市发改委负责人作答。

对于企业融资成本问题,一方面存在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又同时存在放贷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成林发问:请问市财政局,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金融机构‘放贷难’的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市财政局负责人分析了问题原因在于金融机构权限不高,担保增信机构缺乏,风险补偿机制不充分。以及金融机构对企业画像不够精准,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不足,小微企业自身不够规范化。表示,将采取切实措施,创优金融生态环境,强化政策直达落实,强化财金互动激励引导,彻底缓解“融资难”“放贷难”最终导致“发展难”的问题。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强围绕降低物流成本发问:“企业反映我市与周边市州相比物流成本偏高。请问市交通运输局,导致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下一步,你们有哪些举措?”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作答:“我们将加强项目建设规划,助力物流产业集聚;强化主体培育,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争取政策支持,减轻企业成本压力。”

这些问题,开门见山,直击问题要害,可谓是问到了企业经营者的心坎儿上。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应询、坦诚作答,为的是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减少发展的后顾之忧。

优化政务服务,打造惠企“服务网”

政务服务,一直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如何提高政务服务质效,打造一个全域惠企便民的“服务网”?成为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的又一重点。

“纳税人缴费人反映税收优惠政策延续、修改或新政出台后,希望税务部门能更加精准地为企业提供税收政策服务。请问市税务局,你们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优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政策直达、应享尽享的问题?”

“一方面,我市是劳动力输出大市,常年劳动力输出10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我市部分企业又普遍存在用工难问题。请问市人社局,出现企业用工难的原因是什么?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有企业和群众反映,‘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质效还不高。请问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你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效提高热线办理质效?”

“请问市住建局,当前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容缺后补’机制落实情况如何?制约该机制施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下一步你们将采取哪些举措来保障机制有效实施?”

“请问高新区管委会,围绕打造全国最优口腔产业营商环境目标,做大做强口腔产业全产业链,你们还有哪些重点的创新举措?”

“临空经济区作为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的主战场,你们在政府招商引资方面将如何从依靠优惠政策的‘硬优惠’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软服务’?”

……

赵乙霖、谢贻奎、谭伟、刘启章、黄泽、郑弟君有备而来,接连发问。

“进一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应享尽享,努力让政策红利释放更充分更及时。”

“围绕缓解用工难问题,做好供需对接联系,加密招聘频次;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强化资源配置;落实惠企政策措施,减轻稳岗负担;强化技能人才培育,助推产业发展;依法履行职能职责,提高员工待遇。”

“目前我市12345热线在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上面临挑战。我们将从强化技术支撑、优化流程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多维度出发,构建更加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体系。”

……

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及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全盘认领问题,积极推动问题整改,努力让服务“跑”在问题前面,让政务服务走“新”更走“心”,真正做到急企业所急、排企业所忧、解企业所难,助力企业安心发展。

优化法治环境,筑牢营商环境“压舱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规范监管执法、优化法治服务,以问题导向,提出了他们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张——

“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仍然存在到企业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姚忠志提出问题:“作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你们将如何变革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切实解决执法部门到企业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问题?”

相关部门负责人相继作答:“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析原因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统筹协调不高效,监管方式较传统。我们将正视问题,立行立改!”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将建立涉企检查“白名单”制度,实施市场监管领域“融合监管”,建设“互联网+监管”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强化联合检查、柔性执法、服务指导,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水平。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将构建非现场执法监管新场景;统筹市、县执法检查,提高执法效能;统一技术标准,信息共享互通,推进清单化和引导式智能执法。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将加强执法协作,持续规范执法,促进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通过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管理执法联动、用好智慧化监管,坚决杜绝一些领域存在到企业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

请问市中级人民法院,近年来,法院在发挥破产案件审判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来进一步优化法治服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肖浩提问。

“当前,我市法院在履行破产审判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案件办理周期较长,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不足;审判人员和管理人专业化水平不足,破产成本较高。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法院将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认真执行《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担当作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这个问题请问询问人是否满意?还需要追问吗?”11个问题,直击问题关键要害,个个关乎营商环境优化,更生动讲述了“我们身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纵观整个会议,提问者问出了深度,抓住了关键;答者答出了责任,彰显了担当,大家在问答之中,进一步沟通了情况、凝聚了共识。一位列席专题询问会的市人大代表深有感触地表示,专题询问充分体现了人大监督的深度,通过这样面对面“红红脸”“出出汗”的较真过硬,才能更好促进有关问题整改到位和解决落实。

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更注重“果”。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钟静表示,将以专题询问会提出的问题为突破口,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解难题,持续优化、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荣木指出,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改。“要持续做好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切实把询问意见和市场主体的愿望诉求转化为政策措施,把询问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将根据询问和答复的情况,结合分组审议情况整理形成审议意见,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后,转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接到审议意见之日起1个月内制订整改方案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6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送整改结果。(胡佳音)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