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川派盆景相传起源于东汉,又分为川东和川西两派,川西派写意,川东派写实……”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温江分会场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内,一位瘦高个子的男子正在为专程从眉山来的几位游客讲解。
只听内容,你会觉得男子是导游或者讲解员。一看穿着,你会发现他是一名警察。游客无不为他专业的盆景知识所折服,不知道他的名字,便干脆叫他“那个盆景警察”。
“盆景警察”的真实身份是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万春派出所副所长卞翔,负责世园会期间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的安保执勤。
不禁让人好奇,卞翔这些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似毫不相干的盆景知识,仅仅是为了向游客“炫技”吗?近日,记者来到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会了会“盆景警察”。
“偷师学艺”
从安保筹备到执勤巡逻
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走进这里,要找到“盆景警察”并不难,因为从世园会开园至今,他几乎每天都在。
很快,记者就在盆景大师馆找到了卞翔,他和同事刚结束每天的例行巡逻。一见面,记者便立即发问,“盆景知识都是从哪学来的呢?”卞翔笑着回答,“偷来的!”原来,从前期的安保筹备到开园后的执勤巡逻,卞翔就一头扎在了这里,和大家打成了一片。盆景大师胡世勋、馆内工作人员、讲解员……卞翔偷师学艺,对盆景的了解越来越多,知识储备也越来越丰富。
“学习这些知识仅仅是你个人的喜好,还是对工作有帮助呢?”记者又问道。卞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卖弄”了起来,“盆景分为川派、扬派、海派、苏派、岭南派五派,2011年,川派盆景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造型上形成了‘高、悬、陡、深、奇’的艺术特征。这是因为,这些对我们的安保执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卞翔的话让记者更好奇了。
要干好安保工作
必须全面深入了解
自4月26日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温江分会场迎来了客流高峰,五一节、端午节等假日节点日均到园参观游玩人数达5万余人次,周末的入园人数在8000人左右。为切实维护园区内的良好治安秩序,温江分局按照“一名警力就是一位导游、一个网格就是一处风景”的工作理念,将安保区域划分为15个网格,在“一园”和“一馆”分别设置警务工作站,按照一般日、高峰日、特殊日梯次布置警力。
如此大的人流,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面对一盆盆具有艺术特征的盆景,有的游客可能会用手去触摸,有的为了拍照可能用手去折树枝,有的孩子调皮趁大人不注意摘了金弹子的果子……
“很多游客并不清楚盆景的艺术特征,只是觉得好看,万一出现了损伤盆景的情况,是非常麻烦的,任何一点损伤,可能艺术特征就被破坏了。”卞翔说,民警如果只是简单地告知游客“盆景很贵”效果并不好,而是要让他们了解知晓盆景的基本知识,还能起到口口相传的作用。“如果我自己都不了解盆景,肯定对游客也讲不出来,工作也不好开展,所以必须要学。”
答案终于清楚了,“盆景警察”并未“炫技”,而是要干好一份工作,就必须全面深入了解这份工作,盆景也不例外。
对每盆盆景拍照存档
配上了专属“身份证”
“盆景警察”还告诉了记者一个关于盆景的小秘密,三邑川派盆景博物馆的每一盆盆景都有“身份证”。
早在开园之前,万春派出所对每一盆盆景都进行了拍照存档编号,相当于给盆景办了“身份证”,一旦出现了盆景被损伤,“身份证”将为后续的处置提供有力支撑。
在盆景博物馆内,还设有一个专门的警务工作点,设有党员先锋岗,每天都有专门的警力在此值守,配备有喊话器、盾牌等多种装备,第一时间处置各类突发情况与群众救助,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也能及时调解。
“借鉴成都大运会安保经验,通过主动警务,我们在安保交通指挥部,全量接入园区大数据监测平台,智慧公安应用场景,实时监测园区人流、物流、车流等情况,做到园区实况一屏展示,实现对游客行前、到达、在园、驻留阶段动态情况的预知预判、实时掌控,实现警力跟着客流走。”卞翔告诉记者,尽管成都世园会温江分会场的人流量大,截至目前,盆景博物馆还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件。
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国庆节假期,“盆景警察”又将在盆景博物馆里度过了。“万春是成都的乐游小镇,川派盆景更是温江的一张名片。在世园会安保中,我们民辅警当游客的导游、摄影师,做游客的贴心人、守护者,是我们的特色警务服务理念,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永远记住四川、记住成都、记住温江,记住每一位倾情守护‘心安’的人民警察。”卞翔说。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