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四川成都青羊探索轻罪案件梯次治理路径获成效

2024-09-02 16:55:3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近年来,轻罪案件数量和占比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政法各单位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托“简案优质办”工作机制,以醉酒危险驾驶案件办理为锚点逐步扩展至盗窃、轻伤害、帮信等轻罪,整合联通轻罪案件办理的程序衔接、实体处理、综合治理形成体系,探索构建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轻罪案件梯次治理路径,助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强化程序衔接,形成轻罪治理标准 

青羊区人民检察院落实《推进简案优质办工作机制的意见》《快侦优质办工作机制》,明确适用的轻罪罪名、条件情形、办理期限等,将法律关系简单、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且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盗窃、轻伤害、帮信等案件纳入简案办理流程。共办理危险驾驶案732件,盗窃案173件,帮信案79件,故意伤害案20件,交通肇事案12件。 

为规范轻罪分流程序,青羊区人民检察院制定危险性量化评估标准,细化认罪认罚、退赃退赔、住所工作、健康情况等社会危险性评估要素,将评估后无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提交侦监协作办公室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建议侦查机关采取非羁押强制措施,减少不必要羁押。同时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在1300余名非羁押人员手机上安装数字化管控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智能管控等功能实现“云上”强监管,未出现托管失控情况。 

此外,检察机关加强与侦查机关沟通衔接,明确对危驾案件的被不起诉人简化移送行政处罚手续,落实《规范不起诉案件适用检察意见工作指引》,就轻罪案件向主管行政机关依法制发检察意见书50份。 

优化实体办理,稳扎轻罪治理根基 

青羊区人民检察院严格把握醉驾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适用情形与除外情形,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侦监协作办公室召开联席会议,经研判建议侦查机关对于新旧法律适用衔接期间发案的血液酒精含量不满150毫克/每100毫升且不具有从重处理情节的49件危险驾驶案作撤案处理。与成都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召开行刑衔接会议,会商研讨在禁渔区或禁渔期使用禁用工具捕捞水产品行为的出入罪条件,统筹考量行为法益侵害性、行为人社会危害性等要素,协调执法、司法尺度。 

利用青羊区公检法司共同设立的全省最大规模的集约化办案中心,压缩中间环节时耗,轻罪案件集中开庭100余次,侦诉审全流程办案期限缩短三分之一。 

升级打造检察机关与交管四分局共同研发“快侦优质办辅助系统”2.0版本,设立检察机关专用账户,将侦查监督平台嵌入侦查前端。系统运行以来,办理醉驾案件700余件,及时提出处置意见80余条。 

多元社会治理,促成轻罪治理合力。

能动构建“不起诉+”。“不起诉+公开听证”,在办理杨某某高空抛物案时,邀请人民监督员、专职律师作为听证员,通过构建“检察官主导,听证员评议”的多方听证机制,保障不起诉案件决定作出的公开公正。在杨某某居住的社区开展“不起诉+公开送达、训诫”,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及物业代表等近三十人参加旁听,通过进入社区“以案释法”,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出台《危险驾驶案件犯罪嫌疑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实施意见》,将犯罪嫌疑人社会公益服务的考核结果作为作出不起诉决定的考量因素,推动触犯刑法的嫌疑人转变为参与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实现教育与惩戒效果的结合,犯罪嫌疑人参加交通安全法治宣传等志愿活动1000余小时。 

普法宣传“零距离”。检警联合开展普法宣传,共发“饮酒禁驾”最强音。检察官搭档民警,常态化开展“危险驾驶安全知识宣传”进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普法基地。将饮酒驾驶违法犯罪后果警示内容融入节日团圆祝福中,在春节、五一等节日等饮酒高发时期,向醉驾、酒驾前科人员推送“酒后禁驾”温馨提醒短信200余条,引导社会公众培养规则意识、养成守法习惯。 

践行“枫桥经验”解纠纷。青羊区公检法司共同会签《建立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的适用原则、适用范围、适用程序等内容。如办理周某故意伤害案时,因被害人诉求未得到满足,双方未达成和解,区人民检察院向司法局发出《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函》,指定四川蜀信公证处依法提存后,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同时积极开展检调对接工作,促进当事人双方矛盾化解,并获赠锦旗。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