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参加打球受伤了,我能够要求组织者承担侵权责任吗?”“暂时帮邻居看管小孩,小孩损害了别人的财产,我要承担侵权责任吗?”5月30日,四川省成都邛崃市文君街道钱江凤凰城小区凉亭下,“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的首场路演活动——“村官说法•‘典’亮顺河”普法活动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成都市司法局驻邛崃市临邛街道关家村的选调生杨程正结合《“民法典100问”法博士释法读本》为群众讲解民法典的实用小贴士,现场群众讨论热烈,纷纷提出自己关于民法典的小疑问。
记者从邛崃市司法局获悉,邛崃市“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的成员都是来自邛崃不同村(社区)的“95后”驻村选调生。镜头前,他们青春靓丽、朝气蓬勃;镜头后,他们敏而好学、慧心巧思。深耕新媒体普法领域,精研网络法治热点,利用短视频、直播、案例解读等方式,在互联网平台发光发热。“出道”仅半年时间,“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线上就收获了超过50万的“粉丝”关注,成了来自村里的“宝藏”普法团队。
法治在基层治理中有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普法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作用,2023年初,邛崃市司法局考虑到过去基层普法队伍人员分散、法律素养不够等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决定组建一支素质高、有活力的专门普法队伍。“考虑到成都市司法局在邛崃任职的4名选调生都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亮眼的学历背景,在普法宣传工作中能够发挥专业能力更好地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我们决定组建以基层选调生为主导的法治宣传品牌‘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邛崃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张毅告诉记者,2024年1月在成都市司法局在邛驻村选调生服务乡村振兴及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就此应运而生。
记者从邛崃市司法局了解到,“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首期成员个个都是头顶名校光环的天之骄子,却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百姓喜欢。
张一琼,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2022年受组织选派到邛崃市临邛街道华山村担任村党委书记助理;潘博,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2022年受组织选派到邛崃市文君街道南岳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师学胜,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2023年受组织选派到邛崃市南宝山镇直台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杨程,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2023年受组织选派在邛崃市临邛街道关家村担任党委副书记。“参加这个普法团队让我能够发挥我的专业特长,沉下身子、迈开步子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做些力所能及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团队成员潘博高兴地说道。
随着“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越来越受老百姓喜欢,2024年5月在邛崃市委组织部的动员下,又有张成杰、熊涛、黄安然、何弋頔、董明明、张悦等6名驻村选调生加入了这支普法团队。
精研新媒体普法领域
“互联网村”里好评如潮
“群众要什么,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就给什么。”
从供给端切入,在需求端着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打通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有网民的地方,都是我们普法的阵地,现在我们‘法治邛崃’的新媒体普法矩阵有超过60万的忠实‘粉丝’,发布的普法作品有着上亿的浏览量。”邛崃市司法局局长王乐介绍。
记者从邛崃市司法局了解到,“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在抖音、头条、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普法宣传,会根据不同平台、不同用户需求、阅读习惯创作普法产品,实现分众化、差异化的精准推送。在微信公众号上,团队以发布简短的以案释法案例解读文章为主;在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上,团队则会结合情景演绎、案例解读等创作小视频。截至目前,“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在“法治邛崃”新媒体普法平台结合“法律明白人”培育、民法典宣传、“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等孵化了《法律明白人微课堂》《民法典100问》《以案释法》《邛开心·崃学法》等4个品牌普法栏目,发布视频21期,开展直播3次,撰写以案释法推文5期,线上浏览量累计突破110余万人次,获得群众点赞2万余个。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社区居民点赞“最接地气”
5月30日,邛崃市文君街道钱江凤凰城小区“村官说法•‘典’亮顺河”普法活动现场,针对围观群众的现场提问,杨程结合《“民法典100问”法博士释法读本》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卖力地为群众讲解着民法典的实用案例。
“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不只会做新媒体普法。
他们擅长新媒体,却不拘泥于新媒体,同样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普法活动,致力于线下普法与线上普法齐头并进。“村官说法•‘典’亮顺河”普法活动就是邛崃市司法局为“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量身定做的线下普法方式,这也是该团队首次以线下路演的形式将普法讲座带进社区。
普法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普法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共同合影留念,照片中村民们都向“村官”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在开展线下普法活动的同时,普法团队也根据新媒体的特性策划了线上“普法集市”,将线下普法活动中的制作成短视频进行二次传播,实现线上普法与线下普法相结合,起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忙完乡村振兴忙普法
“村官”肩上有了“甜蜜负担”
“目前,我们团队每个月都要拍摄至少5期视频,开展1场线上直播,撰写1篇以案释法的微信推文。现在,随着粉丝越来越大,我们还准备到邛崃的各个镇(街道)去搞线下路演,与粉丝线下见面活动。但大家日常在村上的工作都很忙,时间完全不够用……”
时间问题是“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在开展普法宣传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因为“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的成员都驻扎在基层一线,普法完全是义务参与,普法作品也经常都是在村上工作不那么忙的时候抽空参与制作,普法案例、脚本也都基本上是下班了晚上在家里加班写的。他们都是分工合作,有的人负责写文案,有的人则是负责出镜直播、拍视频,往往拍摄的时候剧本也是头天晚上才通过审核同意,所以第二天一上午的时间既要熟悉脚本,又要现场开始拍摄,连提前对台词的时间都没有。虽然这些“村官”们都没有学过表演,但“久经沙场”,却让他们磨练出了一身不错的“演技”。
今年2月临近春节的时候,随着民工讨薪的法律咨询量大增,“村官”们结合工作实际,便立即构思要拍摄一条法律援助助力民工讨薪的专项视频引导农民工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何让短视频既能演绎民工讨薪的剧情,又能起到普法的作用?普法团队的“村官”们为此抠破了脑袋。经过多次头脑风暴,“挑战用拍电影的方式,拍摄99部普法微视频”的创意应运而生。结合那段时间爆火的电视剧《繁花》团队确定了男主角“阿宝”,随后团队用王家卫导演风格拍摄了第一部普法微视频《阿宝讨薪记》。第一次拍摄制作普法微视频,虽然没有华丽的镜头、高端的布景,但男主“阿宝”精湛的演技搭配“王家卫式”的经典台词,在“法治邛崃”新媒体普法平台收获了众多网友的评论、点赞。
截至目前,“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挑战用拍电影的方式,拍摄99部普法微视频”系列已经拍摄4期了,获得了30余万的浏览量。
“因为我们的普法内容都是结合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来制作的,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有帮助的。看到网友们的留言和点赞,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所以做起来也比较有积极性。”普法团队的张一琼说道。
虽然参与公益普法对“村官崃说法”的成员们来说是一件“忙上加忙”的事,但他们依旧乐此不疲,未来也将继续前行,积极探索普法表现形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推动普法宣传在基层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为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努力。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