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政法系统把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为践行为民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政法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做实政法为民的举措,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民满意的答卷。
资阳市乐至县南郊社区“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宣讲员结合为社区群众量身定制的PPT,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着党的法规政策等内容,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基层理论宣讲吸引在场群众全身心聆听,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新理论、新政策。
“把故事讲好,把道理讲活,理论宣讲就会更加接地气、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乐至县检察院“萤火虫”法治宣讲团杨一眉介绍到:“我们到群众中开展宣讲,都会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宣讲不同的内容,要确保理论宣讲有意义、有意思”。
这样的宣讲团队,在资阳市政法系统还有很多。2023年以来,资阳市政法系统持续擦亮“理想资阳”理论宣讲品牌,深入推进“一地一品”基层理论宣传品牌建设活动,形成了“萤火虫、乐桑花、苔花向阳·巾帼普法”等宣讲团队,同时以边际协作为契机,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川渝法治坝坝宴”,通过“互动式”“体验式”“对谈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接地气、冒热气的方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化基层宣讲,让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既“有高度”又“接地气”。除下沉到一线宣讲外,宣讲团队还通过录制音频、创作微视频微动漫、编排情景剧等“1+N”的方式推进理论宣讲,推出“雁法菁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视频、“正义女侠”等普法宣讲微视频、“萤火虫”“安柠说法”等普法音频,将书面语化为家常话,让讲理论变成听故事,用乡音传递党音,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是察实情知民情的有效途径。资阳市政法系统各级各单位结合重点工作、难点工作,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别承担调研课题,市级政法单位对整体进展进行调度,各级各单位对调查深度进行拓展,绘制调研时间线,确定调研点位,落实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一线真调研,俯下身子找问题。市委政法委领导班子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词,对承担的调研课题和分管领域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深入交流,形成了11篇站位高、视野宽、思路新、举措实的高质量调研成果。
深化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推动成果转化,要有利于推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落实一批重点任务、办成一批民生实事、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聚焦成果转化运用,资阳市委政法委对各个调研课题的问题解决情况、成效取得情况和群众反映情况进行清单式管理,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资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5月24日,2024年环资阳地区平安建设边际协作推进会在安岳召开,重庆市大足区、潼南区、荣昌区和成都市、德阳市、内江市、遂宁市、眉山市等8个市(区)应邀到资阳安岳参加会议,“针对平安建设边际协作这块,前期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毗邻地区平安建设协作机制》。”据资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邹明宏介绍:“我们9个市(区)就推动区域平安建设一体化、共筑区域平安共同体,实现了调研成果的转化,以我们边际协作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资阳市政法系统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直面群众、现场解答,围绕推进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落实“四到位”要求,细化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和“路线图”配套措施,同时面向全市开展“依法信访 理性维权”主题宣传活动,围绕法治信访,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更多的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今年1至4月,该市政法系统县级领导公开接访、下访,接待群众600余人次,办结信访案件213件,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信访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4%。
在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资阳市因地制宜,充分运用“1+4+N”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联合住建、交通等七大领域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各地政法单位有效统筹政法派出机构、网格员、“红袖标”等力量,实践探索出“百姓茶话室”“乡邻乡亲”等鲜活经验,还创新推进了诉源治理机制,探索形成了婚恋家事“七三四”工作法和物业纠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小镇法官”等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今年1至4月,资阳全市发生各类矛盾纠纷4283件,99.7%的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基层一线,让矛盾纠纷发生地即为化解终点站,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资阳市政法系统推出“政法护企”活动,建立完善37个制度机制,推出40项具体举措,组建“法治体检”团队,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相关问题现场办公当场解决,让企业有诉求时少跑路找对人。今年以来,共为大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896件,为企业挽回损失3.2亿元。(钟小洪 文/图)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