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吴宇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法治需求,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坚持高位统筹,把基层依法治理作为法治邻水的重点工作来抓,形成同频共创良好氛围。近日,邻水县司法局整合资源,探索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二所联动”工作机制,选派12名骨干律师担任全县各中心司法所所长助理,探索出了一条基层依法治理新路径。
坚持高质结对“汇智力”
创新推进“1+1”服务模式
邻水县司法局主动作为,深入各镇党委、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开展调研座谈,征求各方工作意见,整合司法所、律所两方力量,从法治服务层面最大限度调动全县律师事务所参与度,就选派骨干律师担任司法所所长助理工作达成共识,确保前期选派工作无缝对接,对于落实中遇到的困难,支持共同协商解决,律所全面落实相关建议。
同时,以律所推荐、自愿报名、大数据平台筛选等多种方式,进行申报、考察、择优选派,高标准打造“1+1”优质服务模式(即一个中心司法所至少配备一名所长助理),实现全县12个中心司法所所长助理全覆盖。所长助理依据自身法律职能优势强化监督,主动向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加强与司法所联动,发挥律师法律专业动能,深入基层一线协助司法所所长开展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法治建设。
此外,建立司法所、律师助理、镇(村)干部微信工作群,搭建普法宣传、解疑答难的互助平台,明确所长助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助理工作职责、工作标准、考核评估等工作内容,每月安排所长助理到任职司法所开展工作不少于1次,助推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资源优化、强强联合,一项一项抓落实,不喊空口号、不搞新花样,把基层法治工作和群众的菜篮子、票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坚持高效服务“促动力”
激活基层法治内驱力
为确保服务及时、高效,邻水县司法局强化执法监督,所长助理协助司法所所长就镇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针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审核,拟定建议方案上报镇政府,镇政府根据法治建议逐一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各项建设项目,顺应民意,符合法律法规,不断扩展法律监督参与基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邻水县司法局还加强品牌培育,构建法治乡村,通过完善机制升级提档,进一步健全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普法宣传、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三大功能机制,充分挖掘律师法治能量,将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率先在全县3个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打造“律所联动”法治品牌,并逐步完成全县12个中心司法所特色法治品牌全覆盖,增强群众对基层法治工作的理念认识和情感认同。
此外,邻水县司法局还坚持以“基层法治需求”为导向,通过司法局“1+1”组建的基层法治平台,精品化打造各镇公共法律服务接待窗口,统筹安排所长助理定点定时开展值班服务,以“微普法”引导群众自我教育,司法所所长与所长助理定期到村(社区)开展法治坝坝课堂,面对面解答群众法律问题,将近期发生的、村居调解存在困难的矛盾纠纷、遇到的法治困惑,通过讲理、释法、协商等方式,做到“落实一件、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治实效,真正做到群众的法治需求在哪里,法治“供应”就在哪里。
坚持高频联动“增合力”
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
邻水县司法局进一步规范考评机制“人性化”,由司法局业务股室负责人、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司法所所长组成考评小组,通过实地检查、查阅资料、交流座谈、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所长助理进行量化打分。针对检查考评结果“不合格”的所长助理进行谈话、更换,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每月定期收集群众对所长助理的专业度、服务满意度进行打分,同时收集意见清单,推出符合民情民意的“法治院坝宣讲会”,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素养和司法所所长的基层经验,将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服务资源与现场普法相结合,为群众提供现场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的咨询和受理,不断提高基层法治服务“满意率”。截至目前,12名所长助理已全部到岗到位,全县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00余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为农村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000人次,协助办理公证、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等50余件,解决群众矛盾纠纷300余件。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