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成都公安聚力“三个坚持” 助推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01-10 17:00:2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举办了“十佳案审民警”“十佳示范案卷”评选活动,131名参选民警和120件参选案卷通过初试、笔试、案卷审核和现场答辩多个环节,以及检察院、法院、法律顾问的严格评审,评选出了获奖个人及案卷。此次活动是成都公安推进法治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创新举措。

今年以来,成都公安坚持以公平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主动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中找定位、明责任、作贡献,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化警务运行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示范引领全省、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法治公安建设之路,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坚持法治引领为主线,高质量护航城市中心工作

秉持法治精神,推动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活动和新警入警、警衔晋升等各类培训活动,教育引导全警强化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共组织辅导交流、专题讨论与学习1100余场、政治轮训300余期,不断筑牢忠诚品格、不断坚定法治方向、不断夯实法制基底,全力提升全警应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应对风险、保障权益的能力,实现在更高水平上谋划和推进法治公安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健全现代化警务运行机制。市局始终将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查纠整改、压实责任等方面,着力强化以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执法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召开600余次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对重大执法活动、重大案事件处置、重大执法决定、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情况进行多层次研判、多维度监督,有力彰显了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筹管理效能。市局各业务支队、23个区市县公安局和全市298个派出所全面实现政委和教导员分管法制工作,法治化监督与管理手段延伸到执法办案第一线,以关键少数带动提升公安基层单位整体执法水平与治理能力。

强化使命担当,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发展。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最精准的保障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成都大运会和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期间,高质量编制《大运会安保执法手册》《大运村执法执勤手册》《大运会涉外执法指引》和《世界科幻大会安保执法执勤指引》,为一线执法执勤活动提供高效便捷、严谨详实的工作指引;高标准审查相关活动通告、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源头上全力确保重大活动工作举措合法、合规、合理;高水平强化涉重大活动案(事)件审核监督,对法律适用、执法安全、办案程序等进行了严格规范要求,积极策应社会面稳定和风险防控,科学构建起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大运会和世界科幻大会安保法治保障体系。

坚持科技赋能为重点,高质效推动监督管理机制运行

抓中心建设,全方位提升执法质量。加速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拓展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内涵外延,进一步细化流程,优化管理服务,促进政法资源整合,提升刑事诉讼效率,推动实现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行,全力打造“安全、规范、集约、智能、高效”执法办案新模式。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全省公安机关示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抓智慧监管,全链条把控执法流程。创新打造警情案件监督服务平台,前置监督模块和预警点,自动筛查警情分流、受立案、强制措施等信息,及时准确预警和提醒,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探针”式监管模式。累计发现并推送执法风险信息与提示4万余条。研发推广“成都公安非羁押人员数字化管控系统”,利用智能手机终端APP和电子手环等信息化手段,对全市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数字化、全天候、无缝隙、闭环式”管控,实现从“人盯人”到“数据管人”。系统从今年6月运行以来,已对6205名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数字化管控,占非羁押人员总数的51.4%。

抓闭合管理,全过程防范执法风险。常态化开展执法安全大督查,对警情处置、现场执法、场所管理等执法关键领域和环节,进行全覆盖、多轮次督查,整治执法问题和安全隐患。全市先后对受立案工作、刑事复议复核、涉案财物、执法安全、所裁行政案件等进行专项检查,梳理、巡查案件5000余起,发现各类执法问题393个,按月制发法制监督工作通报,严肃问责整改,形成“问题发现—指导整改—问责追责”的闭环监督管理模式。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统领,高水平提升执法能力

固本强基,提升执法主体能力。聚焦“一警一专”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全警“系统学习、深度运用”学法用法活动,邀请资深检察官、法官、律师、法学教授进警营授课,业务骨干上台讲课,解读法律法规和执法办案指引,确保办案流程正确、适用法律精准。聚焦基层执法需求,秉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一线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组织公安法制部门及时“送法上门”,开展“滴灌式”精准培训与答疑解惑,为执法办案提供专业化支持。聚焦“关键少数”,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率警执法、上阵办案以及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工作机制,不断压实主体责任,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以实战实练逐步带动和提升全警学法用法能力和规范执法水平。

制度引领,强化执法服务供给。聚焦市域社会治理堵点难点,推动制定和修订养犬、摩托车、非机动车等公安地方性法规。聚焦户籍制度改革、交通管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监管、无人机管理、特种行业治理等公安工作重点领域,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持续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聚焦执法热点,下发非吸案件处置、刑事案件并案处理等执法指引。法制监督约谈制度被公安部评选为地方公安机关优秀执法制度。大力推行案例指导制度,先后选取打击毒品、经济、食药环知等违法犯罪精品典型案例,每季度形成指导性案例汇编,通过以案释法、以案说理,指导办案单位准确适用法律,不断提升全局执法办案质量。

培树标杆,激发争先创优动力。精心举办2023年“十佳案审民警”评选活动,组织130余名优秀案审民警同场竞技,邀请专家学者、检法领导现场评审,优中选优出10名精通法律法规、善于辅助决策、擅长监督管理的专家型人才,全面展示成都公安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成果,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与广大民警中掀起了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热潮。开展“十佳示范案卷”评选,全面评审各单位选送的120余件优秀案卷,优选10件示范案卷在全局推广学习,助推执法办案质量更上台阶。精选优秀案件参加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评选,5件案例成功入选,占全省公安系统入选案例的四分之一,充分展现成都公安执法风貌,引领提升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向全社会宣扬公平正义的典范。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