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四川彭州:坚守司法为民初心 谱写法治惠民答卷

2023-12-21 15:25:32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一条有特色、见实效的司法为民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彭州市充分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构建“1+3+N”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全面打造立体山水彭派之城贡献法治力量。

透过数据看成效:2023年1月至10月,彭州市累计接听“12348”热线7005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71件;受理复议申请60件;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9.53%。

机制创新 “1+3+N”构建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走进位于天彭街道的彭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00平方米的大厅内,根据功能需求设置了智能互动体验区、法治宣传区、综合业务服务区、后台研判区四大区域,整合了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多项功能。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成立以来,实现群众法律服务“一站式”便捷化,还对重大矛盾纠纷问题进行“会诊”,提出综合性处理方案。

这是彭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的缩影。近年来,彭州创新构建“1+3+N”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法治建设根基。

具体来看,“1”,指1套总体体系,旨在推进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普惠均衡。其中,彭州市司法局以“综合应用、基础支撑、数据研判”为核心,将实体平台的深度服务、热线平台的方便快捷和网络平台的全时空有效整合;同时,彭州以全市13个司法所为依托,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一体规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此外,彭州全覆盖建成202个村(社区)法律之家(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创新法律服务管家新模式,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法律服务管家”,推进公共法律末梢服务普惠精准、优质高效。

“3”,指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大中心一体建设。

“N”,则代表N项法律服务功能,一方面聚焦专业化,建立律师人才库,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另一方面聚焦协同化,建成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站点,创新“一站服务”案件指派模式,实现法律援助案件即接即办、应援尽援;此外,聚焦规范化,发挥公证服务、沟通、证明、监督的职能作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例如,对接彭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司法局纪检监察组,每季度对接受过公共法律服务的企业或群众抽样回访,了解窗口工作人员履职、廉洁情况,并及时反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规范、高效、廉洁。

彭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既扩增了“广度”,推动服务网络横向纵向贯通、线上线下融合、村(社区)全覆盖,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普惠,又提升了“亮度”,三大中心各有侧重又一体发展,推进法律服务便捷专业,更拓展了深度,延伸多种职能,推进法律服务精准、高效。

普法惠民 “线上+线下”形成良性互动

为推进普法工作提质增效,彭州市司法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线上普法和线下普法形成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围绕“八五”普法的工作重点,彭州市司法局研究制定了“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了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普法重点内容。

与此同时,彭州市司法局统筹实施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行动、青少年“学法筑基”行动、基层干部群众“识法明理”行动等五大行动,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持续深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企”等“依法治理七进活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落地生根。

实施好普法工作,让法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彭州组织全市50个市级部门、13个镇(街道)共计4000余人,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在全市分批开展法律明白人专题轮训5期,覆盖9个镇(街道)163个村(社区);持续深化“一月一主题”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今年1—10月,彭州累计开展宪法、民法典、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法治宣传活动6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余万份。

“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互联网+法治宣传”的方式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彭州市司法局大力推送运用“云普法+”学法平台、“彭州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法韵金彭”微信公众号,推出“微普法”“‘八五’普法”等专题栏目,让群众在家中即可享受专业的法律服务,畅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