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四川三台县健全小区治理体系 以“小单元”撬动“大治理”

2023-12-07 16:05:2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王萍 苏晨 王横 李乔虹  

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之一,是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将小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黄金切入点”,聚焦治理基础夯实、矛盾纠纷化解和服务创新升级,大力推动小区治理内涵式发展、系统性增效,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系统治理和整体治理新格局,小区宜居品质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台县先后获评“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县”“全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成功入选“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连续五届蝉联全省文明城市,北坝镇顺利通过“全国文明镇”复验,潼川镇获评“2022年全省基层治理示范镇”,5个社区获评“2022年全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推动三治协同共振 

增强小区治理“动力” 

三台县探索构建“基层党组织—业委会—楼栋长”“三位一体”式小区综合治理体系,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分别设置小区党支部30个及网格党组织119个,实现“面对面”服务群众、“点对点”解决问题。探索党建“嵌入式”机制,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让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到业委会、小区党支部任职,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目前各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50%以上。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量身定制改造“需求清单”,大力实施老旧小区补短提质行动,推动小区从“老旧”到“宜居”转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已为既有住宅电梯增设87部,完成158个小区燃气管道改造更新,有效解决居民“上下难”和燃气不安全等问题;利用6500余平米城市“零碎地”,打造东门口袋公园,有效拓充老旧小区公共休闲空间,切实满足居民适老化和适儿化需求。

秉承“服务居民、反哺社区”宗旨,探索“社区参与市场经济+社会企业反哺社区”服务机制,整合资金110余万元在潼川镇、北坝镇分别成立潼兴致远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心相连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物业管理、养老托幼、维修保洁等20余项专业服务。同时利用企业收入“反哺”社区服务提升,聚焦解决小区“飞线充电”、群众就业需求等问题,由相关公司投入10万余元,为小区居民提供智能充电桩安装、就业咨询等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的企业参与度。 

建立纠纷化解机制 

保持小区治理“定力” 

三台县精准开展居民小区物业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深入696个小区开展全面摸排,确定重点整治小区42个,逐一形成“一区一策”的整治方案,探索1名领导“挂帅”包点、1个部门“结对”包联、1名书记“蹲点”整治的多元治理模式,会同乡镇社区逐一成立工作小组,解决业主自治组织成立难、不动产登记难等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对涉及多方的矛盾,相关调解主体“一键吹哨”,其他单位“听哨报到”,协同各部门多渠道参与问题处置。截至目前,共解决居民问题19件,全县物业信访数量同比下降43%。 

建立“三天三一”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即“特殊、敏感时期天天排查、天天研判、天天报告”,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进行专项排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党员干部、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坚持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创新“三三调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按照社区调解三次、部门调解三次、县信访联席办调解三次的工作模式,确保诉求有人问、纠纷有人管、反馈有结果、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已打造县级物业纠纷联合调解中心1处、社区级物业纠纷调解办公室79处,调解物业纠纷诉讼案件208件。 

打造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三方共议”平台,整合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区志愿者、心理医生、法律顾问“5大主体”力量,推动“问题采集、前期评估、意见征集、组织协商、民主监督、持续跟踪”的“6步工作法”,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等常态化沟通反馈渠道,提高居民自主参与议事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建成“东川铭郡居民之家”“巾帼军属志愿服务队”等基层议事平台56个,累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1800余个。 

拓展公共服务阵地 

激发小区治理“活力” 

三台县积极构建社会组织孵化体系,采用“基础性培训+规范性指导+发展性探索”三步法,引入光华社工、天启社工、正阳社工等社会服务中心,采取“线下集中授课+线上直播授课”方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切实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心理服务”“律师说法”等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已打造镇社工站2个、社区社工室9个、培育孵化社会组织36个,2023年100余人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 

将关爱“一老一小”作为切入点,成立“潼馨”慈善微基金,吸纳社会捐赠8.6万元,专项用于困难群众帮扶、重大灾害救助等工作。聚焦小区环境治理等群众关心事,开发“党建引领 五社兴潼”“你好,老邻居”“心手相牵,文明草堂”等17个公益创投项目,进一步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感染力、凝聚力。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1场,吸纳服务达人194人。

研发居民小区智能管理平台,配置火苗捕捉等64种场景识别算法,实时提取视频图片和报警信息发送至辖区管理员手机App,实现问题迅速协调处置。以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等为基础,将城区24个应急广播前端、297套应急广播接收终端等纳入小区治理指挥调度体系,搭建起城市基层“最小单元”治理的“大脑中枢”。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