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谷才霞
近年来,物业矛盾纠纷居高不下,成为超大城市治理中的突出共性问题,直接影响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体验。为寻求破解之道,四川省成都市紧盯小区问题根源,以党建引领为本、以民主协商为路、以共同体建设为魂,通过“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任互助”的机制建设塑造协作共赢的利益关系,探索出了以“信托制”物业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新路。
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
“麻烦小区”大变身
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区的风华苑小区修建于2001年,曾是很多成都人心目中的“洋气”小区,但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业主而言,“洋气”背后却有一番辛酸无奈:“换过多少物业记不清了”“基本每天都在跟物业吵架”“走进来又脏又乱”……桐梓林社区党委书记张家蓉告诉记者,前些年,基本每隔两三天就有风华苑业主来向社区反映问题,业主、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长期处于互相不信任状态,催生了很多矛盾纠纷。
如何从源头上改变风华苑面临的状况?桐梓林社区经过充分考察和调研,经业主一致同意,于2020年正式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通过设立一个全体业主共有的基金,小区业主缴纳的物业服务费、广告位收入、公共区域停车费等归入其中,物业公司按照约定比例从基金中提取酬金及相关费用。每位业主都可随时查看每笔收支账目、财务凭证,消除了物业公司、业委会暗箱操作的风险隐患。
“信托制”引入后,风华苑小区矛盾纠纷大幅下降,物业费收缴率从原来的60%上升到99%,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的“麻烦小区”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和谐小区。
创新物业服务信托2.0模式
更公开、更透明
成都市武侯区长寿苑社区是成都市内有名的居民自治工作先进典型,但老先进也有心头患,由于基础条件差,居住人口杂,使得院落治理工作难度一直很大。特别是在三年疫情大考、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拆违促安全等工作中,单一的居民自治管理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2022年下半年,社区正式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通过专业化管理,小区面貌在此后发生可喜的变化:片区内的秩序、环卫、绿化、设施维护等逐步好转。
今年初,国家银保监会出台了“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信托”,这对信托物业模式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指引。借此良机,长寿苑社区将信托物业1.0模式升级成了2.0版本,取名叫“物业服务信托模式”,已经于今年8月签约落地,并在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进行了依法审查登记,这在全国尚属第一个。
相比于1.0版本,2.0版本的模式,最核心的就在于引入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信托公司成为了受托人,而物业公司变成了信托计划中的物业服务执行方。社区居委会在居民代表会议授权下,代表居民作为委托人;将片区内的停车费收益等所有公共收益,依照《信托法》设立为物业服务信托计划,专门用于该片区的物业服务管理;中国外贸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负责该信托计划的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等职责,根据物业公司履行物业管理服务的情况进行审核和按月拨款;社区居委会作为受益人,是基于为片区院落居民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定目的,其实质还是全体居民受益;物业公司作为信托计划中最重要的物业服务的执行方,依据各方参与的开放式预算确定的“物业服务质量标准”和“年度收支预算”,开展物业管理服务,做到公开透明、开放参与。
全市已有300余个小区导入“信托制”
矛盾纠纷平均下降95%
目前,成都市已落地“信托制”物业小区300余个,已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的小区矛盾纠纷平均下降95%,业主满意率从52%提升到95%,物业费平均缴费率从56%提升到90%,无一例物业合同诉讼案件。
记者了解到,成都“信托制”物业创新实践获评2021年“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优胜奖,住建部在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六批)》中要求“在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试行物业服务‘信托制’”,将“信托制”物业服务上升为国家部委明文要求。今年9月,成都“信托制”解纷法入选“枫桥经验”60周年陈列馆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国12个省、34个市复制了成都“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信托制”物业服务对城市基层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加快推动成都市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落地见效,深入推进物业服务创新改革,引导小区实现和谐善治,成都市将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方向引领、强化居民教育引导、强化生态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规范监管,建立“信托制”物业服务准入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形成健康良序的发展生态。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