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助于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四川省资阳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强化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家事审判融合发展,落实家庭教育指导责任。
近日,资阳中院受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抚养费执行复议案件。该案当事人杨某与钟某离婚后,约定孩子由父亲钟某抚养,母亲杨某每月支付抚养费。后因杨某未完全履行义务,钟某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中杨某以超过申请执行时效为由提出异议。一审法院经审查后以抚养法律关系存续期间抚养费请求权不适用申请执行时效为由,依法裁定驳回杨某异议请求。杨某不服,向资阳中院提出复议申请。
家事案件因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相互交织而矛盾凸显,如何妥善化解家庭纠纷,加强对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护是该类案件面临的难题。
组织听证——深究矛盾根源
“孩子生病了给你打电话都不接!”
“你经常在外面打麻将,不管孩子的学习,我想看孩子你都不同意!”
受理该案后,资阳中院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听证。在听证程序中杨某和钟某围绕着探望权、抚养费、孩子教育等问题争论不休,相互埋怨、指责。执行法官敏锐察觉到,虽然双方当事人已离婚多年,但长期积压的矛盾纠纷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在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中,父母双方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教养,未能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
释法说理——彰显情法尺度
“大人之间的矛盾不应当成为不履行法定抚养义务的托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当给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共同成长!”
为了避免离异家庭孩子受到“二次伤害”,促使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尽快履行应尽义务,全力弥补破损的亲子关系,执行法官在办案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弘扬重视家庭建设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教育指导——督促责任落实
“杨某,你是孩子的母亲,对孩子具有法定的教育责任和抚养义务,但你却因与孩子父亲的纠纷,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对孩子造成极大伤害,现向你宣读家庭教育指导令……”
为引导杨某、钟某增强家庭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资阳中院在执行程序中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督促失职父母认真学习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涉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持续开展跟踪回访,促使其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协同发力——凝聚护幼合力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资阳中院践行“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理念,邀请市民政局、市妇联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参与,为杨某和钟某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辅导,共同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最终,杨某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子女教育、抚养上存在的问题,主动一次性给付拖欠的抚养费4万余元。双方均表示今后在处理抚养事宜时会互相尊重、配合,该案得到妥善处理。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下一步,资阳法院将立足审判实践,聚力打造‘滋养未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特色品牌,用心呵护资阳未来!”资阳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江冰说。(陈雨薇)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