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制假售假”赚大钱?这些故事可真“刑”!

2023-03-23 16:58:0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在金钱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制造、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有毒有害产品,这样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触碰了法律红线。下面,走进四川监狱的高墙内,通过几个真实案例,了解“制假售假”带来的惨痛教训,为更多人敲响警钟。

制售假药,上市公司老总沦为阶下囚

“名牌大学毕业”“知名上市公司总经理”“拥有3家制药企业及数家相配套企业、数千名员工,年利税近5000万元,推动公司在美上市”……曾经的江某光环无数、风光无限。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我内心也发生了变化,贪婪战胜了理智,对法律的漠视导致我一步步走向了犯罪。”2012年,因护肝片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江某的公司在各地区以低于产品成本价不公平竞标,在数省招标中中标。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为控制产品成本,江某的公司使用了本不应该在产品中使用的替代原材料,导致产品疗效不能达到预期,很多患者服用后病情加重。

2015年,江某因生产、销售假药以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所有的辉煌在无尽贪婪下化成泡影。身陷囹圄,江某无比后悔。“这犹如一道划破天空的雷电,击中了我贪婪虚伪的内心,现在,我心中满是沮丧与懊悔。曾经的优秀企业家到今天的囚犯,这巨大的落差再坚强的内心也会崩溃。”

服刑期间,江某年近80岁的母亲不幸患上结肠癌。2019年手术后不久,远在江苏的江母坚持不远千里来狱进行亲情帮教。见到消瘦虚弱的母亲,悔恨和自责涌上心头,江某流下了忏悔的泪水。

2020年,江某妻子不堪压力与其协议离婚。江某说,希望大家从他的案例中得到警示:一定要知法学法守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守牢法律的底线,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做一个守法公民。在民警的耐心教诲下,江某深刻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对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现在的他积极改造,渴望早日回归社会、迈向新生……

销售“老油”,而立之年葬送幸福人生

三十而立,本应是事业有所成就、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年龄,但一念之差毁了刘某的幸福生活。2016年,25岁的刘某投资100万与好朋友在成都市合资开了一家火锅加盟店。

开张后生意红火,但利润却不尽人意。眼见投资回报太慢,刘某心里十分着急。一次偶然机会,刘某听闻用本应废弃的火锅油(俗称老油)重新熬制,再用来调制火锅锅底销售给客户,利润丰厚。为财所驱,刘某用了这个办法,每个月因此“节约”成本5万元左右。

之后,生意越来越好,客户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大,刘某在犯罪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期间亲朋好友劝告过他,但他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固执己见且抱有侥幸心理,就这样用见不得光的办法挣了两年多的昧心钱。

2020年,经群众举报,刘某的火锅店被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最终,他因生产、销售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60万元。火锅店因此倒闭,100万的投资也打了水漂,刘某的家庭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进入监狱服刑后,刘某的心理压力很大,整日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主管民警了解到情况后,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开展心理疏导,在让他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也鼓励他放下包袱,踏实改造,争取早日重获新生。

亲情会见时,望着年迈的父母和憔悴的妻子,刘某痛哭流涕。“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却无法在身边尽孝,看着深爱着自己妻子却并不能陪伴在她身边,那种无奈和遗憾让我感到更加痛苦自责。”

销售伪劣产品,花样年华沦为阶下囚

“当年不该为了金钱蒙蔽双眼销售伪劣产品,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我现在非常后悔!”

眼前的孙某,是成都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她看起来十分年轻,如果当初没有违法犯罪最终锒铛入狱,她会在阳光下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念之差,她的花样年华,将葬送在这高墙之内了。

孙某曾通过物流购进伪劣卷烟在成都市销售伪劣卷烟,2015年9月开始,她被雇佣后,负责成都某库房内存放的伪劣卷烟和帮买主送烟。2016年5月,眉山市公安局民警在该库房内挡获孙某,并当场查获假冒伪劣卷烟29个品种23112条。孙某也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20万元。

“我的愿望就是好好改造,早点出去,我还年轻,每天劳动改造的时候,我都在思考,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美好生活,通往理想的生活,没有捷径。”

违法犯罪的事,一件都做不得,一点都碰不得,人生落子无悔,若心存侥幸,妄图试探法律的底线,最终只会满盘皆输。

编辑:邢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