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务创新看基层
□ 本报记者 常煜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安机关以公安现代化建设为引领,紧扣信息化、智能化趋势,聚焦队伍专业化、装备智能化、应用实战化,深度挖掘无人机警务应用潜力,创新打造“空地一体”智慧警务模式,构建“智慧公安”新格局。
“我们正全力织密‘环乌海感知网’,让科技赋能城市安全防护。”近日,乌海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威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乌海市公安局以打造特色生态警务为切入点,创新构建“协同联动、支撑保障、护航打击”三位一体的生态警务工作体系。同时,持续完善无人机人才梯队培养和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深度应用,推动智慧警务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为公安现代化建设注入创新活力,全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空中交警”
“您好,您在国道110线存在强行超车行为,这是无人机抓拍的视频及照片。”在交通管理领域,警用无人机已成为乌海市公安交管部门的得力“助手”。近日,一名驾驶人在国道110线强行超车违反禁令标志指示时,无人机迅速抓拍下视频及照片作为证据,无人机飞手联动执勤民警拦截车辆,对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与处罚。
乌海市公安交管部门充分发挥无人机操控灵活、视野清晰、证据易固定的优势,开展空中巡逻执法。采用“空中+地面”“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一旦发现车辆违法行为,立即精准处置。在重点路段和周末人流高峰时段,无人机通过喊话功能劝离违停车辆,保障道路畅通。
遇到道路交通事故,警用无人机可快速完成事故现场初步勘查与证据固定,引导当事人快速撤离,大幅提升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效率。
乌海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国道大队大队长程显峰介绍:“这种方式既节约了当事人时间,又保障了道路行车安全。”此外,无人机还承担起道路隐患排查工作,通过航拍形成图文台账,助力交管部门对隐患路段进行治理整改监督,实现“天网+地网”智慧交通管理全覆盖。
“空中安防”
5月,“沙漠看海·中国乌海”2025环乌海湖全民欢乐跑户外嘉年华活动现场,一架警用高清无人机在民警操作下迅速升空。它凭借智能感知技术实时捕捉画面、生成全景图,精准监测人流密度,提前预警拥堵风险,为活动现场群众科学分流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以来,乌海市公安局充分发挥无人机高空视野广、机动性强的特点,将其广泛应用于高空侦查。在各类安保活动与日常巡逻中,无人机与地面警力紧密配合,在城市上空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乌海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王智表示:“面对多项大型文旅活动,我们在现有巡逻防控警力基础上,增配多架警用无人机参与安保,实现指挥、反应、用警的高效协同。”
自2024年成立无人机工作室后,乌海市公安局进一步深挖“空中警力”潜力。利用多种类型警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侦查取证、夜间搜寻、物资投送等工作,积极探索“无人机+”警务新模式,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时空的平安“防护网”。
市公安局无人机工作室教官贺宇杰介绍,警用无人机不受地形、时间限制,能覆盖监控盲区和死角,建设高素质操控队伍对支撑警务实战意义重大。
此外,无人机还承担起宣传防范功能,民警常通过无人机对在危险区域活动的群众隔空喊话,引导其远离风险。乌海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吴彤表示:“我们持续强化无人机在多领域的应用,确保关键时刻迅速响应、精准处置,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空中巡逻”
入夏以来,乌海市公安局对黄河乌海段开展常态化无人机空中巡逻,若发现异常情况,无人机会自动向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传回信息。
通过在低空搭建3处无人机“空中巡逻”蜂巢平台,构建起“沿黄河流域高低空固定点+无人机巡航”的立体化视频巡逻防控体系,实现对黄河水位、水流、水质及周边人流、车流的敏锐感知与动态分析,形成“全覆盖、可视化、能预警”的生态警务新体系。
张威表示,近年来,乌海市公安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特色生态警务为抓手,建立“河长+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多警种、多部门常态化开展“高空巡航+地面巡逻”,并定期组织联合应急演练,深入推进“昆仑”“保卫黄河”“北疆利剑”等专项行动。
同时,乌海市公安局注重专业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无人机操控人员梯队与“空地一体”防控体系,为公安无人机后备人才库建设夯实基础。
下一步,乌海市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化技术应用,不断探索创新,以科技力量更加高效、精准地守护城市安全,为公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