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利民
□ 本报通讯员 谷才霞
游客郑女士在三多古寨景区遗落的背包,不到24小时便回到手中;村民老王与邻居的激烈争执,在自家院子里便烟消云散……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这座拥有“川南寨堡之冠”美誉的百年古寨,正悄然将“多福、多寿、多男子”的古老期许,转化为“多精细、多温度、多效能”的现代治理实践。当495名“古寨院长”穿梭于青石板巷,当60支“走访小分队”叩响万家柴扉,一个平安建设的鲜活样板正在中国西部乡村冉冉升起。
院长当家:小院落激活乡村治理末梢
八甲村十八组飘着酒香的傍晚,老王与邻居刘大姐的争执声划破了古寨的宁静。剑拔弩张之际,古寨院长郭云德的身影及时出现在院落事发地。他先给老王递上一杯茶,待情绪平复后搬来两张竹椅—— 一场“背对背”倾听悄然开始。“老王你想想,为点鸡毛蒜皮的事,伤了三十年邻居情分有必要吗?”“刘大姐,老王喝点酒就喜欢乱说话,可平时帮你打谷子的都是他啊。”情理交融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最终让老王向邻居连声道歉。这场在院落中化解的纠纷,折射出三多寨破解治理“最后一米”难题的智慧结晶。
面对地处自贡、内江多区县交界的特殊区位,以及全镇常住人口中“一老一小”占多数的现实,三多寨镇党委以绣花功夫重构治理单元。按照“看得见、听得到、喊得应”的治理思路,全镇打破传统行政边界,依据院落自然分布,将少则3户、多则21户划为495个“古寨院子”。每个院落推举的“院长”,需经过严格筛选:聚焦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返乡能人等群体,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三轨并行,经村级审查公示、镇级审核后,方能在《古寨院长志愿服务协议书》上郑重签名。在古寨院长聘书颁发仪式上,新院长们接过的不只是聘书,还有嵌着八项职责的《志愿服务一卡通》——从政策宣传到矛盾调解,从风险排查到民意收集,职责条款被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在古寨院落口口相传。
更让院长们暖心的是立体化激励体系。每月积分可兑换米面粮油,年度“星级院长”披红戴花亮相光荣榜,特别优秀者可纳入村“两委”后备干部库,并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村(社区)专职辅警等。“过去调解靠情面,现在履职有保障”,郭云德穿着古寨院长专属背心笑道。这套机制催生出惊人效能:2024年,全镇调解成功率飙升至98%,“小事不出院”从愿景变为现实。
薪火万家:大走访走出鱼水情深
晨雾中的杨柳村,镇综治中心干部徐潇叩响独居老人李大爷的家门。见老人不在,他熟练地将《走访不遇告知书》夹在门缝,上面留有联系方式。这已是他第三次上门,前两次在院坝发现的墙面渗漏问题,此刻正记录在随身携带的“一户一表”问题台账里。当晚,这条信息汇入三多寨镇综治中心,成为电子屏上“平安地图”中214个跳动着的问题之一。
“古寨薪火照万家·用心走遍三多寨”大走访活动,将新时代“四下基层”传统具象为60支“走访小分队”的坚实足迹。每支队伍均由1名镇干部和1名村(社区)干部负责,组长、网格员和古寨院长协助。为杜绝“打卡式”走访,方案历经七轮修订:“摸排表”清晰记录户情档案;“一户一策”清单精准标注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连心卡采用防水材质,印有镇综治中心及村(社区)网格员电话。三多寨镇党委书记、综治中心主任陈楷的走访包里装着多本民情日记,里面记着“八甲四组山坪塘蓄水池漏水问题”“古寨景区东门路灯昏暗”等47条待办事项。
三多寨镇综治中心的智慧大屏上,走访数据实时转化为治理图谱,形成6类群体363人,重点领域16个、重点点位125个、排查风险99个、收集问题214个、“微心愿”187个、感人瞬间15个。“脚底板走出大数据”,陈楷指着屏幕感慨:“通过走访提前化解99起风险,避免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只要我们真的走下去,走到群众身边,走到问题源头,就能把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智治中枢:一站通解万千民忧
三多寨镇综治中心的指挥大厅,电子屏突然弹出一条预警:同春村两户村民因田地边界争执,现场画面通过探头实时回传。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指令瞬间派发——调解员、网格员和村镇中心工作人员同步收到任务。三小时后系统显示:经现场勘界并对照历史台账,双方在《调解协议书》按下红手印。
作为大安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排头兵”,三多寨以500平方米阵地打造“四中心合一”的“一站式”平台。这里不仅是资源聚合的“枢纽”,更是智慧治理的“大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信息平台及“智治盐都”等平台在此集成,502个探头织密“天网”,“川善治”全域覆盖,10个村(社区)稳居“五星”。值得一提的是,三多寨镇还构建起综合治理精密运行机制:群众进“一扇门”后,分流岗按纠纷性质贴标分类;调解区采取“配餐+点餐”模式,简单矛盾由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即时处理,复杂事件则启动“金牌调解员+警官+乡贤+古寨院长”组团调解;所有案件纳入“受理—办理—结案—评价—评估”五步闭环。2024年规范化运行至今,中心化解的131件纠纷满意度达99.24%,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3天。
而真正彰显枢纽价值的,是与大安区综治中心建立的联动机制:当屏幕跳出橙色预警(镇级无法解决的疑难矛盾),系统自动生成督办清单直通区平台,相关区级部门须48小时响应。“就像给治理机器装上涡轮增压器。”大安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彭红英如此评价道。
从495个院落里的轻声细语,到60支小分队踏出的民情地图,再到智慧中枢跳动的数据洪流,三多寨镇用情用心用力,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植于川南沃土。当自贡市推广其“旅游+治理”联动机制,当全省多个乡镇复制其院落治理模式,这个曾以“三多”为名的古寨,正为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标注全新坐标。
编辑:刘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