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今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暨全国“双模”表彰大会上,获颁法院系统最高荣誉——“全国模范法院”。作为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法院,近年来紧跟副中心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直达村居的四级解纷网络,并以改革创新破解司法难题,全面提升审执工作质效,激活司法服务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效能。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快速发展的10年间,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增长了近3倍,面对“案多人少”的现实情况,如何提高审判质效成为通州法院的一道必答题。在通州区人民法院院长谭劲松看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推动党建与业务、党建与队建深度融合,可进一步抓牢审判业务提质增效主线,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法庭,张家湾人民法庭管辖地域承载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环球影城等多项重点功能区。对此,张家湾法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2024年,在张家湾镇相关棚改项目中,张家湾法庭依托法院村级解纷联络站,采取多元解纷小组联合进驻棚改现场、一站式诉讼服务、诉中步调统一快速裁判的“三步法”提供全流程司法服务,前期推动实现三个村100%签约,项目总体签约率达98.18%;后期在搬迁衍生案件中,法庭创新确立了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后处理搬迁利益分配的“虚拟搬迁协议”规则,涉及的多起纠纷或一审服判,或直接调解并迅速腾房,跑出副中心棚改搬迁工作“加速度”。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村级解纷联络站是通州法院四级解纷网络的重要一环,作为村民与法院的“连心桥”,村民有什么矛盾纠纷都会到这里寻求帮助。现如今,通州法院在区各级党委的支持下,已推动形成“法院-法庭-街乡镇-村社区”四级解纷网络,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高效解纷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州法院主动向前一步,在北京环球度假区设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就景区内发生的游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赔偿等纠纷、游客与商家的合同类纠纷以及发生在度假区内其他适宜由解纷中心调处的纠纷,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司法确认、立案登记、材料收转、普法咨询等司法服务,促成矛盾即调即解。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法院联合通州区工商联成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出台10条保障措施,多次“零距离”问需于企,“面对面”答疑解惑。
在通州,绿色发展同样备受关注。2023年,通州法院台湖人民法庭挂牌环境资源法庭,实质化推动环境资源审判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归口审理,助力城市副中心的“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近年来,通州法院深化协同治理,与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环资法官+”联合保护机制,与津冀有关法院签署协议,加强大运河、潮白河跨域司法协作,织密绿色生态“保护网”。
为支撑和服务副中心建设发展,通州法院近年来聚焦城乡规划、房产地产、交通路桥、园林水务、市政环保五大方面,由6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4名院级审判业务专家领衔办案,精耕“城市建设领域审判”,助力涉副中心建设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谭劲松表示,站在新的起点,通州法院将以获颁“全国模范法院”为契机,继续把牢正确政治方向,践行为民宗旨,压实主体责任,增强履职能力,以党建引领推动模范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