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黄河口云法庭”服务在家门口

东营法院以数字化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

2025-04-15 14:41:43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马冰 杨玉杰

在山东省东营市,群众有了矛盾纠纷,不出社区就能通过“黄河口云法庭”见到法官,不仅就地化解了纠纷,还能在“家门口”拿到盖有法院公章的调解书。

“东营市以实体化场所为支点,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用‘一根线、一块屏’将‘黄河口云法庭’搬到群众身边,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国滨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市已建成248处“黄河口云法庭”,覆盖25个乡镇、15个街道,线上指导调处矛盾纠纷1200余件。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本是多年好友,却因借贷纠纷反目。2月20日,利津县人民法院通过“黄河口云法庭”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

该案双方当事人本是多年好友,因民间借贷纠纷诉至法院。承办法官为依法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该案件委托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同时,承办法官通过“黄河口云法庭”进行远程指导。经法官和调解员耐心劝解、释法析理,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多年好友破除心中坚冰、重归于好。

法官“云端”指导,帮群众更好更快解纷争。东营法院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整合各类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园区,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

据了解,东营市将“云法庭”建设纳入全市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工作大局统筹谋划推进,组建以东营市委政法委牵头部署,东营中院保障指导,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专班,强力组织推动,把“云法庭”架设到社区、镇、街等社会治理基础单元。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工作室,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便可与“黄河口云法庭”系统对接,值班法官通过视频方式指导调解、当事人可连线申请司法确认,在“家门口”就能拿到盖有法院公章的调解书。

“对调解不成或需要诉讼解决的纠纷案件,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后,可通过‘黄河口云法庭’申请在线庭审,线上共享证据、庭审笔录等资料,有效打破传统法庭时间、空间限制,让群众不出社区就可以解决烦心事。”东营中院立案庭庭长呼振泉说。

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东营市商事商会调解中心成功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调解中心及时邀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值班法官通过“黄河口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节省了当事人往返调解中心与法院的时间。

如何推动“黄河口云法庭”为群众提供多元解纷“最优解”?东营市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努力让群众遇到纠纷第一时间想到“黄河口云法庭”。

在建立专业团队培育机制方面,东营市从退休政法干警、镇村干部、网格员、调解员以及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律师事务所等群体或组织,筛选调解能手、行业专家担任兼职调解员,根据专业特长和擅长领域,负责协助和参与“黄河口云法庭”各类纠纷化解。选拔优秀法官扩充“黄河口云法庭”人才库,落实法官轮流值班制度,推行“调解员+值班法官联合调解”“调解员网络调解+法官在线司法确认”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在健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选拔法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解纷能力强的人员作为值庭人员,加强“法治带头人”的培养。将“云法庭”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运行流程等信息上墙公开,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和相应设施,建立“一事一档”档案管理制度,推动“云法庭”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运行。

在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方面,东营法院利用“黄河口云法庭”平台,经常性对专职调解员、矛调团队成员、值庭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和应用平台,针对基层常见的金融、借贷、物业、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和调解技巧,做好专项培训,帮助提升调解能力和水平,应对处置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

提升纠纷调处效能

28起劳务合同纠纷,从农民工起诉到相关单位支付劳务费,仅用了21天。

孙某等28名务工人员为某项目提供劳务,项目完工后,仍有17万余元的劳务费未收到。多次催要遭拒,他们于2024年4月7日起诉至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考虑到案件涉及人数众多且人在外地,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涉及承包、分包、建设单位等多个主体,法院决定将案件委派至特邀调解组织进行调解,通过运用“黄河口云法庭”由调解员、指导法官联合调解。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深入了解案件、挖掘原因,为案涉各方释法明理,并通过“黄河口云法庭”多次连线指导法官,由指导法官对当事人疑虑在线进行专业解答。经多轮沟通和线上答疑,最终案涉各方于2024年4月23日通过“黄河口云法庭”线上签订调解协议;2024年4月28日,相关单位将劳务费按照指定路径向农民工支付。至此,28起劳务合同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为提升矛盾纠纷调处效能,东营市加强协调联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法院主推、各部门单位共同支持配合,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建“黄河口云法庭”联络员微信群,实现各部门与联络员信息互通,对调解难度较大、需要多部门联调的纠纷,加强部门间联动会商。建立全市统一的“黄河口云法庭”平台,优化升级软硬件设备,实现多端口设施互联互通。建立“云法庭”值班法官与矛调员、社区综治干部常态联络机制,将法院直接连接到矛盾源头,推动矛盾纠纷更快更好化解。

“法院定期与镇街、调解组织等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云法庭’建设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社区对矛盾纠纷总体态势、发展规律、深层隐患等进行分析研判,推动社会治理‘前端’与法院解纷‘终端’的无缝隙衔接,努力实现多源共治、前端化解。”赵国滨说。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