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煜 郭君怡
“还好及时找了你们,要不然问题不知何时才能解决,太感谢了。”不久前,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综治中心寻求法律帮助的王某,向驻中心的检察院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如今,“有问题就找综治中心”已成为包头市众多群众的共识。近年来,包头市紧紧围绕筑牢综治中心阵地、畅通职能部门联动、完善基层“铁三角”治理机制,全力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前沿阵地,通过实体化运行激活综治中心的全域效能,进一步夯实政法工作根基。
建强一线主阵地
包头市全力强化综治中心的“指挥中枢”作用,严格依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的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全市三级共97个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挂牌,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投入实体化运行。全市依托各级综治中心,统筹推进基层政法力量的整合,打通各系统之间的衔接堵点。联动76个派出所、85个司法所、66个律师事务所、19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和19个人民法庭,开展“组团式、一站式”服务,促使757名基层政法人员常驻办公,真正做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
昆都仑区探索出“12345”工作模式,牢牢抓住“一个中心”的实战运行,畅通“两级”诉求表达渠道,压实职能部门、社会组织、政法资源“三股力量”的主体责任,明确“四有标准”的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五项机制”高效运转。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法院案件多、公安警情多、信访问题多、基层排查少”的矛盾纠纷“倒金字塔”分布难题。
稀土高新区两级综治中心构建起“六位一体”工作格局,全面推行“两单一表”业务简化办理程序,采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模式,整合区委政法委以及政法各单位。通过一窗受理、首问负责,实现了群众信访、劳动维权和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接办跟到底”的便捷办理模式。
石拐区两级综治中心自建成运行以来,充分发挥“集中办”优势,积极探索“综治+”服务功能。区综治中心整合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两大平台,融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治安防控等多项功能。苏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一窗三室”基本功能全覆盖,成功打造出“一站式”“全链条”解纷平台。
前来石拐区综治中心办事的王女士感慨道:“真没想到现在办事这么方便,这里就像个为群众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超市’,有任何法律问题都能找到专属窗口,遇到纠纷还能自主选择调解团队,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
化解纠纷于萌芽
为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包头市大力加强综治中心的解纷功能,建立起受理、办理、反馈、回访、督办、考核、问责的全链条闭环机制,推动一窗一码统一受理,实现“集中办”和“一站式”化解。
九原区8个苏木乡镇(街道)结合基层治理实际情况,探索出“哈林说和”“麻事好商议”“赛事有我”等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方式。这种“一乡一品”的基层治理模式与综治中心解纷工作相互配合,最大程度解决了基层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
固阳县强化综治中心的统筹调度资源功能,以纠纷线索为导向,探索出“收、研、转、办、结”五步线索流转法,打通乡镇、村(社区)综治工作的“指挥中枢”,形成“以网格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县镇村三级党组织联动为保障”的纵向统一调度格局。
白云鄂博矿区组建了由“政法骨干+专业力量”构成的8人常驻综治中心团队,建立专家智库,设立“调解员工作室”,形成“常驻部门现场办、关联部门联动办、专业团队协同办”的三级调处梯队。
土默特右旗通过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与综治平台“双轮驱动”,在旗乡两级中心培育出“小崔说法”等8个法治调解特色工作室。
汇聚治理新合力
为全方位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包头市着力打造以苏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为统领,统筹调度政法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队伍。全市86个苏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均由党(工)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员统筹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的机制进一步规范,有力推动“党管政法”向基层延伸。同时,明确苏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由社会治理办、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检察院派员常驻,确保基层力量充足、能干事、干成事。
东河区委政法委统筹17家单位、14个街镇和第三方力量,充分发挥区级综治中心联通政务、法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公共法律服务、诉前调解、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有机整合。采用“重要部门固定常驻、职能部门动态轮驻、事权部门按需随驻”的方式,发挥“联调、联动、联治”的大调解优势,变“单打独斗”为“系统集成”。
此外,全市搭建起“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基层治理微架构,成立4206个网格党小组,配备3056名专职网格员,推选5.6万名楼栋(单元+联户)长。完善信息收集、上岗公示、上下贯通工作制度,规范问题上报、分办处理、办结反馈、结果问效全链条办理流程。打通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及晋升的渠道,吸纳基层民警、热心群众等群体协同治理,形成辐射全域、协同高效的治理“一张网”。
青山区制定出台《社会工作者考评激励办法》等正向激励措施,打破一线人员待遇低、晋升难的管理瓶颈,170余名社会工作者通过考核享受参照事业待遇,极大激发了基层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
达茂旗77个嘎查村明确357名网格员、651名联户长的职责,7个社区共62个网格员、52个小区完成1472名单元长的招募工作。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科学划分、择优录取、健全制度,网格员深入网格开展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2024年,全市三级综治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27万件,办结率超96%。如今,群众带着急难愁盼问题走进综治中心时,总会由衷感叹:“从前跑四五个部门,现在进一个门就能全部办理,真是太方便了。”包头市三级综治中心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样本。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