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韩晋 厚斌斌
3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哈尔巴克乡一户村民家气氛紧张,麦某兄弟俩因土地纠纷争得面红耳赤。兄弟俩争的是一片棉花地,原本说好一家一半,大嫂意外发现自家这半比小叔子的面积小,认为不公平。两家为这事多次起争执,经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调解,表面上暂息纷争,但双方心里都不服气。
轮台县公安局哈尔巴克派出所了解情况后,邀请乡村“智囊团”参与调解。3天内,“智囊团”查阅原始资料、走访周边群众,弄清基本事实后,重新划定土地界限,还给双方讲了“六尺巷”的故事,最终促使兄弟俩握手言和。今年1月,轮台县公安局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组建乡村“智囊团”,专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智囊团”由民辅警、村干部、老党员、人民调解员及“法律明白人”组成,他们穿梭在资料档案间,奔走于邻里乡亲中,宛如及时雨,凭借智慧与精准调解,让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剩下的欠款拿到了吗?”
“拿到了,多亏‘智囊团’出面,解决了我的烦心事,我和姐姐也和好了。”3月10日,哈尔巴克派出所民警电话回访借款纠纷当事人古某,古某的回答让民警放了心。
去年2月,轮台县哈尔墩村居民阿某向姐姐古某借款3万元,出于对妹妹的信任,古某未让阿某打欠条,只是口头约定了还款期限。借款到期后,阿某迟迟未还款,古某多次上门催要,连阿某的人影也没见着。
今年3月7日,古某向辖区派出所求助。民警联合乡村“智囊团”将双方约至村委会。见面后,姐妹俩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爆发,你一言我一语争执起来。
“智囊团”赶忙安抚,待两人平复下来,开始分头劝解。
阿某低头哭诉,因工资一直未结,无法给姐姐还钱,这才选择逃避。“智囊团”向古某说明阿某所处困境,引导其宽限还款时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阿某当场归还古某一半欠款,承诺下月还清剩余款项。随后,阿某向古某鞠躬致歉,两人重归于好。
“智囊团”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工作时,群众更易接受。处理纠纷时,“智囊团”会在田间地头或村民家中,就地围成“调解方阵”,紧密配合、剖析症结、情理并用,快速化解矛盾。
轮台县公安局依托乡村“智囊团”,构建排查、登记、研判、调解、回访全过程解纷工作链条,对于已化解的矛盾纠纷,民警会通过电话、上门等回访方式,与当事人深入交流,及时掌握后续情况,持续巩固调解成果,形成矛盾纠纷闭环管理。
乡村“智囊团”成立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11起,群众满意率达100%,基本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