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昊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履职、参审案件93.3万件。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直接形式。最高法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一大批群众基础好、社会责任感强、参审热情高的公民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
人民陪审员了解社情民意、长于事实认定。如何发挥参审优势,用群众的朴素良知校准司法天平,促进定分止争、案结事了?怎样在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中发挥专业所长,更加准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朱永红、陈玉两位人民陪审员,了解其履职故事。
沟通桥梁
朱永红现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老龄协会副秘书长。自2006年起,她在吴中区越溪街道从事妇女儿童保护、文体教育、卫生及科协等民生领域工作,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十多年前,吴中区人民法院与吴中区妇联共同成立“爱心妈妈团”,结对为未成年人提供关爱帮扶、情绪疏导、心理慰藉。近些年,吴中区法院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爱心妈妈团”又参与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朱永红也是“爱心妈妈团”的成员。
“有的女性,遭遇家暴后想离婚,却不懂得怎么争取合法权益。有的家庭,因为家庭财产分割,闹得不可开交。如果能对法律有更深入的学习,我也能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帮助他们。”朱永红说,在过往的工作中,朱永红长期跟踪帮助过失独家庭、遭遇家暴的女性,这些工作让她对群众的困难深有感触,也了解到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
2022年7月,朱永红了解到人民陪审员正在开展换届工作,感觉就像埋在心里的一颗种子,发了芽。
“法律是为了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民陪审员恰恰可以搭建法律与群众生活的桥梁,让两者的‘连接’变得更顺畅。”朱永红说,经过申请和任前培训,2022年8月,她接受吴中区人大常委会任命,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
“法官更注重法律适用问题,而人民陪审员则更多从生活常理角度进行判断。”朱永红说,担任人民陪审员后,她在少年、家事案件中深度参与案件办理,通过走访等形式了解当事人的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和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2024年至今年2月21日,她参审了各类案件29件。除了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案件,她还参审了多起行政案件。
“从生活经验来看,如果是成年子女自己出资购房,通常由子女本人签订购房协议,父母一般不会参与签署;而若是父母出资购房,则通常由父母自己签订购房协议,这种情况更为常见。”在一起家事案件中,父母与孩子就购房款出资情况各执一词。案件讨论中,朱永红提出自己的意见,得到了法官的重视。
“拆迁协议一般由户主签订,拆迁后的安置补偿再在家庭内部分配,在家庭内部难免产生分歧。不妨让这家人都参与到调解过程中,听听各方的诉求,更有利于实质性化解矛盾。”在另一起行政案件中,朱永红向合议庭提出建议,得到合议庭的采纳。当事人家庭成员听到解答后,多次协商接受了调解协议。
……
采访中,朱永红向记者讲起自己参审过的案件,介绍人民陪审员发挥的作用。基层工作经历让她对群众生活惯常做法了然于心,善于依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使案件得到公正裁决的同时,更具情理。
行业专家
“长城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文化符号。长城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遗产。”
“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及传承它所蕴含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
谈及长期专注的长城保护与研究领域,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执行主任、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陈玉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详细介绍,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她对研究领域的熟悉与热爱。
陈玉的另一个身份,也是一名人民陪审员。她参审的九门口长城文物保护案被最高法选为第二批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陈玉说,担任人民陪审员,可谓是一场在长城保护工作中的“双向奔赴”。
2022年6月30日,陈玉参加了全国首家长城文化保护法庭——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的揭牌仪式,进一步感受到长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在长城保护方面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也因为对长城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她申请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
同年10月,陈玉收到了人民陪审员任命书。陈玉参审的九门口长城文物保护案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门口长城的“京东首关”券门墙壁被人用油漆喷涂广告两处,涂污面积约5平方米,喷涂文字已经渗入长城墙体,造成实质损坏。
这起案件专业性较强,开庭前,陈玉到被破坏的券门墙壁处以及附近的村子实地走访调查,并收集相关案例,全面了解证据材料。
“被告喷涂字迹在什么位置,是否影响了这段长城的风貌?”“被告所做擦除字迹的行为,是否使长城墙体恢复到了理想的效果?”“你们所做的长城墙体修复工作跟普通建筑修复比起来有何难度?”庭审中,陈玉向出庭的来自长城文物修复单位的证人提出三个问题。
九门口长城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即使受到局部的损毁破坏,它的修复难度和要求之高,也绝非普通建筑修复工程可比;必须落实文物保护“原状保护、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等原则;严格依照文物保养维护工程相关规程、工艺进行修复等要点一一展现,原告向法庭提出的赔偿金额得到了支持,当事人也消除了“修复费用过高”的疑虑。
评议时,陈玉进一步阐述了长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侵权行为对长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破坏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
“我们是长城保护的纽带。”陈玉说,长城保护又细分为文物建筑研究、文物定损勘测、文物建筑修复等领域。作为人民陪审员更能使各方保护力量在对长城的司法保护中发挥作用,形成合力。
普法主角
“记得第一次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走入法庭时,感受到庄严的庭审氛围,我整个人都绷紧了弦,仔细倾听庭审中的各方发言,生怕漏掉细节。”朱永红回忆说,法院对人民陪审员工作的尊重和支持,使她很快适应了人民陪审员的“角色”。
采访中,两位人民陪审员向记者讲述了案件开庭审理之外的点滴。
朱永红说,吴中区法院每年都会为人民陪审员组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活动。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法律实务、审判纪律和庭审礼仪等多个方面,为陪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法院专门设立了陪审工作办公室,负责提前告知开庭时间并通知陪审员阅卷。承办法官会在庭审前详细介绍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需要为人民陪审员制作事实认定问题清单。
“庭审前,我会提前到法院查阅卷宗,就基本案情和争议焦点主动与法官和法官助理探讨,对涉及长城保护专业领域的内容进行沟通。”陈玉说,这样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围绕事实认定问题发问,结合证据材料形成客观判断。
采访中,陈玉和朱永红还提及人民陪审员不仅是司法审判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普法宣传的“主角”。
“案件审结后,我进一步结合参审经历,深入群众开展法治宣传,营造关心文物保护、支持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陈玉说。
“人民陪审员来自群众,我会在日常工作中结合群众需求,将法治精神传播出去。”朱永红说。
编辑: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