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申东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律师协会会长刘建国专程来到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法律咨询专家组组长,刘建国主要了解公司有哪些法律需求,并为公司解惑答疑。今年初,宁夏法学会选定宁东化工能源基地3家民营企业作为“法治家园示范建设联系点”,选派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等牵头成立法律咨询专家组,签订法律服务框架协议,点对点主动上门服务,送法纾困惠企。
去年,宁夏党委政法委出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50条”和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14条”等政策措施,积极搭建利企暖企“政策库”。建立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机制,由宁夏法学会牵头推动银川重点开发区、商务圈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机制建设,指导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银川阅彩城示范建设基层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集约化法治服务2560余场次,协调处理涉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1360余起。
点对点为企业精准把脉
最近,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遇到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公司选用了山东一家公司的催化剂,正式投产后,发现实际效果没有宣传的好,产能一直上不去,虽经两次改造,效果也不明显,造成巨大损失。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认为对方公司存在技术欺诈、违约行为,将其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3月17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建议双方和解,但双方均不认可和解方案。
“希望刘会长给把把脉,使案件能公平、公正地得到解决。”宁夏百川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希望刘建国指点迷津。
刘建国告诉他,知识产权转让案件有其复杂性,一是相关法律服务团队少,法官或律师缺少足够的知识背景,导致理解困难;二是知识产权引进、研发、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无论是在合同设计还是交付时间把控上都是难点;三是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使得损失难以量化,容易造成原、被告双方产生争议。
由于案件已委托其他律师团队,刘建国表示,他将积极与公司律师团队沟通,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宁夏法学会与3家民营企业签订的法律服务框架协议,刘建国还将带领另两名法律咨询团队成员为宁夏百川科技有限公司重大法律事务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有关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组织法律培训讲座,内容涵盖最新法律法规解读、风险防范等;对公司经营活动开展法律风险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在公司遇到法律纠纷时,法律咨询团队将协助分析案情,提供法律建议,积极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近期,法律咨询专家组就帮助签约企业成功化解一起饮酒致人死亡涉企纠纷。签约企业职工杨某某受邀聚餐后于次日凌晨5时许,被室友发现其面部发紫,经抢救无效死亡。面对情绪激动的杨某某家属,专家组以案说法,推理出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家属看到相关判决、调解案例后,态度有所缓和。随后,专家组向签约企业解读相关法律和法规,指出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专家组积极释法明理、消除误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面对面全方位服务企业
“企业员工如何在职场保护自己,避免触及法律红线?”
“企业如何保护自身,规避知识产权泄露风险?”
作为入驻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10多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宁夏盾源聚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想办法提升企业员工的法治素养,确保公司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前不久,该公司负责人来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求助,这与法治工作站的组建初衷不谋而合。
近年来,随着银川经开区入驻企业越来越多,涉及知识产权、买卖合同方面的纠纷日益增多。2023年,宁夏党委政法委在调研中了解到企业的法治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协调银川市公安局、银川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西夏区人民法院、西夏区人民检察院、西夏区司法局、西夏区法学会等单位,成立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
工作站高效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经侦护航发展、涉企纠纷审理、日常法律监督、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法治调研等职责,高效发挥坚持党建引领、前端指导预防、云上审判服务、强化多元解纷、强化执行保障、常态普法宣传、日常法律咨询七项服务功能,有力保障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工作站已面对面服务企业280余次,覆盖企业310余家1.1万余名职工;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401件,结案1107件,标的额2.69亿元。
涉企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4月1日,银川市出台《银川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指引》,内容涵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审批备案登记服务、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等8大领域,细化量化为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2项和三级指标80项,不仅为政府部门工作提供规范化指引,更让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预期更加明确。
银川市司法局副局长蒋丽萍告诉记者,指标体系指引从健全执法体系、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3个方面着手,通过科学编制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避免对企业过度干扰;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和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效率;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涉企联合执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去年,银川市率先在全区出台纪检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机制,将规范涉企执法工作纳入联合督查范围;开发“银川市规范行政执法小程序”,实现涉企执法精准监督、有效评估;引导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有效治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
宁夏依法治区办近日发文,在全区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自治区34个行政执法部门完成行政裁量权基准动态调整,28个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包容免罚清单,明确包容免罚事项451项。健全完善“信用监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闭环机制,在部分地区探索非现场执法应用场景,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服务式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编辑:杜洋